2024年10月27日,周日,天阴有雨,是一个读书品茗的好日子。
掩卷《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内心五味杂陈,思绪如潮。一代大儒钱钟书的盛年时期,虽生活艰辛,却内心富足。在战乱时期,他和妻子杨绛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依然在文学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洒脱自由,把满是鞭痕的年华,愣是过成了一树一树的花开。可是在其老之将至时,多病缠身,让坚强的他不得不在病床上痛苦的挣扎,加上爱女钱媛的突然病故,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让这对饱经风霜的老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面对这一切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钱钟书选择了沉默,而杨绛为了给丈夫宽心,选择了含泪的微笑,时常给他讲述属于他们三人甜蜜的过往,可谁都知道越是含着泪强颜欢笑,看了让人越是柔肠寸断,尤其是一对年近九旬的夫妇,深陷的眼窝、佝偻的骨节,抱团慰藉,彼此扶持,那是怎样的让人羡慕,又是怎样的让人心酸。当我读到此处时,鼻翼不禁一酸,眼前便模糊不清了。
醉过方知酒浓,病过方知情重。年少夫妻老来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对“神仙眷侣”的一生,值得多少世人为之仰慕。
在钱媛去世的第二年,1998年深冬,正是我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的冬天,惊艳了整个文坛的钱钟书也去了。在临终前,钱钟书用尽最后的力气,蠕动嘴唇,用浑浊的眼神望着杨绛说:“绛,好好里(好好地活)。”他走了,走得那么依依不舍,又走得那么干脆果干,独自留下杨绛一人,让这个坚强了一辈子的女人,瞬间便泪如雨下。看到此处,我再也无法看下去,掩卷独步户外。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钱钟书和杨绛从相识、相知、相爱到相守,一路走来,有坦途、有坎坷,有战乱的颠沛流离,有文革的苦闷和压抑,但“爱”是他们之间永远剪不断的一根红线,“读书、如痴如醉地读书是他们抵御外来风寒的医心良药。不论世事如何变化,杨绛始终不辞辛劳地“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着自己的丈夫”,钱钟书笨拙地打翻了墨水瓶,杨绛说:“没事,我来洗!”钱钟书把台灯弄坏了,杨绛说:“没事,我会修!”一件件、一桩桩,杨绛都轻轻松松搞定,从不让自己的丈夫感到愧疚,难怪钱钟书无不自豪地说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钱钟书深爱杨绛,不只在于她的颜值,更在于她的坚韧,她能把枯燥琐碎的人间烟火完美地过成美轮美奂的诗和远方。钱钟书深爱杨绛,不只爱她的才华,还在于她的心胸宽大,她能独自咽下痛失爱女的眼泪,却瞒着病床上的丈夫,微笑着说:“圆圆,又胖了!”这是何等的伟大!
今生不足,许你来生。钱钟书走了,杨绛一个人回到了老屋,看着空荡荡的屋子,曾经甜蜜的三口人,而今只有她孤零零地站在门口,不想进去,进去怕忍受不了那份孤独,却又不能不进去,那里面有他们三人几十年的欢声笑语。于是,她挥去伤痛,静心写作,细心整理编辑丈夫的手稿,更是在92岁高龄的时候,写下了情真意切、回味无穷的《我们仨》,为美好的过往画上了圆梦的句号。
生性坚强,让她战胜了孤独;天资聪颖,让她完成了夫君未尽的事业。和痛苦勇敢地说拜拜,与烦恼果断地翻了篇,是一个人活得有意义的基本态度。
最近,我看到网络上一句很走心的话:我们总以为,是生活欠我们一个“满意”;其实,是我们欠生活一个“努力”。不是吗? 杨绛的完美、钱钟书的伟大,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回答,没有之一。
启示与思考:
读书是最大范围的社交,能看到世间百态:小人的蝇营狗苟、商人的唯利是图、粉丝的互相咬扯等等,更多看到的是文学巨匠的奋斗人生、草根歌者的人间崛起、友国之间的鼎力相助。无论看到什么,都能给你无限的思考,或观念的刷新,或精神的振奋,或三观的丰盈……都是你前行路上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