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翻译】
孔子说:“祭祀不该自己祭祀的鬼神,是献媚;见到合乎正义的事而不做,那是没有勇气。”
【我思】
01
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在古代,不是谁都可以开展祭祀活动的。孔子所说的这句话多半不是说给普通人听的,而是说给当时的贵族,或者说统治阶级听的。另外,“鬼”的意思跟我们现在并不一样。如果按照现在的理解,那孔子就是封建迷信了,这里所说的“鬼”应指祖先。
《礼记·曲礼》谓:“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作为祭祀对象的。中国人有着祭祀祖先的传统,有被人成为“祖先崇拜”的情况存在。内陆地区我没怎么去过,但东南沿海我去过的福建、广东等地,家族祠堂是非常重要的地方,类似《破冰行动》这样的电视剧中都会有所体现。其他地方即使是宗族观念没有那么重,但祠堂一般都会尽善尽美,因为那不是一个人的颜面,更像是一个姓氏的尊严。祠堂破败不堪,会被认为是在丢祖宗的脸。
祠堂一般都是摆放祖宗牌位的地方,象征一个家族的延续和荣光。当你看到诸多同姓祖先的牌位中突然出现一个异姓的牌位,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算是遗臭万年的存在。一是因为他将燕云十六州拱手送给契丹,致使中原几百年无险可守,游牧民族随意南下,直到朱元璋推翻元朝,燕云十六州才重新回到汉人手中。二是因为其奉契丹为“父皇帝”,甘为“儿皇帝”,确实算得上是“非其鬼而祭之”。
02
电视剧《觉醒年代》的观后感中,有一位网友的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站在历史后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他们很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想象深重得多。
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胜利,而他们在牺牲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意义,也不知道要用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不确定能不能胜利。他们抱着一腔热血,牺牲时所能依赖只有满怀的信念。
曾经我一度想不通,为什么有人当汉奸。后来又一天和人聊起这个话题,他说:他们又不知道中国能否扛过去。在那样的背景下,最终胜利更像是痴人说梦。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并不是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当初的汉奸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而成为英雄的哪些人大约也想不到。
到那一天我才突然明白,原来他们说着我们一定会获得最终胜利时,并不是真正知道他们能成功,他们前赴后继牺牲的时候也不真正确定他们的牺牲能换来想要的结果。
原来坚定的信仰是这个意思。原来我一直知道他们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鲁迅曾写道:“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荀子也写道:“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
有时候,我真的挺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豪的,也可以说是文化自信。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