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情绪迷雾,实现情绪自由。大家好我是张伟洋,本课程有武志红心理和看见心理联合出品。
今天是我们的第7课,我们要谈论的情绪是悲伤。
如果回顾一下从小到大无数次的悲伤经历,也许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跟丧失有关。
比如说小时候你失去了心爱的玩具,随着升学你不得不跟你最要好的朋友分开,或者再大一点你失恋了,你觉得你失去了可能是这辈子你最爱的人,又或者某个对你非常重要的亲人离世了,那种强烈的悲伤甚至让你认为自己生命的某一个部分也被他带走了。
从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虽然悲伤的程度和强度不同,但是悲伤这种情绪都跟我们失去某样东西某个关系某段情感有关。
这个和前面说的抑郁是不同的,悲伤一般指向一个具体的丧失性的事件,而抑郁则是指向抑郁情绪拥有者本人。
悲伤的第1个特点,它往往是指向过去的,往往和某个丧失或者某个无法挽回的结果有关。
这个特点实际上包含三个要素,第1个就是指向过去,它指的是既定事实。比如说玩具已经丢了或者因为毕业同学们已经各奔东西了,或者重要的亲人已经在某个日子离去了。第二个要素就是,在过去发生的这个事都跟某种丧失或者失去有关。第三往往造成的结果是无法挽回的。比如说你丢掉的东西适而复得了,那这个时候你的悲伤就会被立即消除。
但是从我们过往的经验可以发现,实际上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些丧失是永远无法挽回的。
悲伤的第2个特点就是它的能量往往比较低。
这个就跟我们上一讲的愤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吧?
我们说带有愤怒情绪的人他还有希望。他还在寄希望于把他认为的某个错误调整为他认为应该的样子。
但是悲伤不同,悲伤的人由于认识到这个事情是无法挽回的,他无法在做什么,因为这个时候啊再做什么就不合理了。
就像我们常说的人死不能复生,这样的一个设定相当于阻断了他这种情感的进一步的行为化。
在我们后面应对情绪的模块里我们会谈到,其实这个时候我们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这里主要是来讨论通常情况下悲伤带来的一些反应。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悲伤的机制是什么,它内在有哪些固有的结构和属性。
首先悲伤的本质是一种对丧失感的反应。
在我们生命经历的大大小小的这种不同级别的丧失中,我们用不同强度的悲伤来标记它,由于悲伤的强度越大就说明我们越难以接受这种损失或者丧失,我们的内心总是在跃跃欲试的想要做点什么。
所以悲伤就容易让我们体验到一种复合的情感,悲伤这种情感它不是单一的。
在体验上它往往会包括沮丧,失望,气馁,孤独、内疚等等。这种复合型的情感它内在的原因是因为已经发生的这个事虽然定格了,我们在逻辑上理智上也知道,其实做不了什么去挽回,但是在心理层面我们的能量是在寻求一种流动,一种突破,一种表达,所以就变成了我刚刚说的这种有的感到内疚有的感到沮丧有的感到这种复合型的情绪,从能量的角度来说,它也是在寻求流动和转换。
我们刚刚说完了,悲伤的两个内在属性分别是对丧失感的反应和复合情感的体验,接下来我们来谈一谈第3个属性。也就是弥散性比较强。
悲伤这种情绪它的紧张度比较低,他不会让你很紧张。都是准备采取某个行动。或者有某个冲突,在悲伤下棋时,整个人并不太紧张,但是他的弥散性比较强,他像一张网,所以我们往往用陷入和悲伤搭配。这跟上一节我们所说的愤怒不同,愤怒像火。而悲伤不同,我们说悲伤像水,或者说是沼泽,就是很容易让人陷进去,然后不容易出来。所以悲伤的第3个属性就是它的弥散性比较强。
下面我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或者说也是最为严重的一类悲伤都是跟丧失亲人有关。
比如说失去配偶或者自己的孩子等亲人,总之是在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在心理学上针对这么一种强烈的悲伤情绪,甚至有一个专门的门类叫哀伤辅导。
比如我有一位来访,他的母亲因为自杀离开这个世界。那个时候他正在上大学,他的父亲因为某种原因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他。所以他知道消息赶回去已经是几天之后了。在那段时间里,他体会到了非常强烈的复合性情感,其中当然是悲伤为主,同时他还感到非常的愤怒。这个愤怒既指向他母亲,也指向其他亲人。比如他认为母亲的行为是对他的抛弃,而父亲没有及时通知他,是对他重要权利的一种剥夺。另外他还感到非常的沮丧和内疚。内疚主要是因为他总是一遍一遍的就是责怪自己,好像就是对母亲的关心不够。
我们前面说的悲伤的人,由于已经认识到事情已经发生。他们无法再做什么去挽回,但这并不阻止他们不断回想和这个事情有关的片段,那么这位来访者觉得他应该能预见到这个事情。或者某些迹象他事后来看,他觉得可能能够看出他母亲自杀前的端倪。
比如说母亲之前的精神状态就已经很不好了,但是他觉得被他忽略了。他总是陷入一种想法,就是说他如果能够提前做点什么,也许就能挽回母亲的生命。他因为这种想法而一直深陷各种复杂的情绪体验中,即使他努力尝试摆脱这种悲伤,也依然无济于事。
实际上我们通过相当长时间的工作,最终让他意识到其实没必要去尝试消除这种悲伤。我们也无法完全消除悲伤,有的时候只有悲伤才能表达我们的深情。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他的母亲以这样一种方式离世了,他一点都没有感到悲伤,当他想起这件事的时候一点都不悲伤的时候,那还有什么情感能够表达他和母亲之间的这种连接和这种深情呢?
所以在这里表达出我们对悲伤的一个态度,就是在很多的时候你不需要也不能够去消除悲伤,因为如果你强行想把它消除,它必然通过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达,其实那样会使这种情感更为扭曲。
能够承认接受自己此刻的悲伤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应对,我们要认识到其实这样的一种情绪,它是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很难被彻底消除的。
也就是说有时候即使你以为这种情绪已经消退了,但是在某种情境下他是很容易再度被唤起的,一旦被唤起的时候,你要识别它但不需要去消除它。比如说失去亲人的人,如果他再次回到曾经跟亲人一起去过的地方,或者说碰到一起吃过的东西,可能这种悲伤马上又再度袭来,但是这个时候这种悲伤是有他的功能的,他表达了思念这种情感。
所以悲伤这种情绪在功能上第一就是表达情感。
悲伤的第2个功能是使我们的生命在心理层面连续和完整。
这个怎么理解呢?简单的说,我们失去了一个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关系是吧?更概括一点就是失去了一个对我们来说重要的课题,相当于是缺了一块。然后我们用悲伤这种情绪,把它标记和补回来了,等于说我们缺这一块,然后用悲伤的情绪把它补上去。
悲伤的功能除了表达情感和心理层面连续完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回到内在。比如说在前面的例子,这位来访者就是因为悲伤锁定了他的注意力,让他有机会去回顾他和母亲的相处时光。并且呢这种回顾是很深入的,如果他母亲还在他,是没有一个动力或者说机会来做这样的回顾的,所以这种回到内在相当于是在他的主观层面。
把这一段关系对于他自己的意义重新进行了一些梳理和命名。当然是对他自己的一种更深入的了解和发现,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比较痛苦的,但这对他自身的心理成长和自我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总结一下这一节我们主要讲的是悲伤这种让我们难受的情绪,它的特点是第一指向过去丧失有关往往无法挽回;并且第二它的能量比较低。另外悲伤的三个属性一是丧失感的反应,第二它是复合情感的体验,第三具有较强的弥散性,最后我们讲到了悲伤的三个功能,分别是第一,能表达情感,第二使我们的心理层面连续和完整,第三帮助我们回到内在。
好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