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乎道则明于理。
“所谓少针石者,非痈疽之谓也,痈疽不得顷时回。”
所谓少针石者,以当冬之时,血凝气滞,门闭户塞,一切杂病,惟药力可治,非针石所能医?夫岂痈疽之谓也哉!盖痈也,疽也,一生于阳,一生于阴,阴阳凝滞为气为血,变化肌肉,最宜速刺,不可顷刻迟回。
“痈不知所,按之不应手,乍来乍已,刺手太阴旁三痏与缨脉各二。”
即如痈之为患也,为阳为气,当其初,不知其所,按之不实,弗能应手,乍来乍已,若有形而又若无形焉,此时不刺,便生他患。则先刺手太阴肺经之侧处三针,与结缨内旁之脉各二针,以除其邪气,邪除则痈自解矣。
“掖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而热不止,刺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又如左右两腋间,结而为痈,身发大热,则急刺行于两胁之足少阳胆经,针用五刺,若五刺而其热仍不退,则急刺出于腋下之手厥阴心主三针,并刺出于腋下之太阴肺经亦三针。盖刺手厥阴,与手太阴经络者,以其俱出两腋之下与胆相去不远故也,惟其相去不远,故复刺大骨之会,恐为手阳明之别络,遗热为患,是以各刺三针也。
“暴痈筋,随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至于暴患之痈,毒出于肝,其筋必软,随身气分,必为隐痛,兼之魄汗不尽,胞气不足,则阴血已亏,精其已虚,太阳失卫,真阴失守是以其痈暴生也,治之宜在本经俞穴,以泄去其邪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