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手掌心2
我认为当我们认真地评价艺术时所用的标准,科学上的标准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不依据现实的利害得失,只对其对不对(科学)、美不美(艺术),此种标准我称为智慧的标准。
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当然是值得尊重的,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保存在文化遗产里的智慧让人尊敬,而活人头脑里的智慧更让人抱有无限的期望。
智慧永远指向虚无之境,从虚无中生出知识和美,而不是时时叮嘱现实、现世和现在的人。我认为把智慧的范围限定在某个小圈子里,换言之,指定在一时、一地、一些人,一种文化传统这样一种界限之内是不对的,因为假如智慧是为了生产或发展现在没有的东西,那么前述的界限就不应当存在。
在中国,做知识分子有一种传统的模式,可能是孔孟,也可能是程朱传下来的。那就是自己先去做个循规蹈矩的人,做出了模样,做出了乐趣再去管别人。由这样的模式自然会产生一种学堂式的气氛,先是求学、求教,到了一定程度就来教别人,管别人。如此一种学堂开放数千年来,总是同一些知识在其中循环,并未产生一种面向未来、超越人类的文化,谁要骂我是民Z虚无主义,就骂好了,反正我从小就不是好学生~只产生了一个极沉重的传统,无数的聪明才智被白白消磨掉。
道德堕落与知识分子
一个科学理论,你只能说它对不对,不能拿道德来评说。
科学家维纳认为,人在做两种不同性质的事,一类如棋手,成败由他的最坏状态决定,也就是说一局里只要犯了错误就全完了。还有一类如发明家,只要有一天状态好,做成了发明,就成功了,在此之前翻多少次错误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