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古人常常喜欢专研探讨某一本典籍,并在这条道路上渐渐走至其巅。像朱熹这版精通多种典籍的人终究还是少数。因此,即使古人时间富裕有余,尚且只能至多精通一本古籍,张今芸芸,我们这种普通老百姓,需要学习的事物不仅多、杂,而且难、烦,又有不可数计的外在诱惑,像海底的水草一般,极不可耐的想把我们拉下水。因此,若想我们像古人那般熟读四书五经,是不可能的。
然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珍宝般瑰丽,如冉冉星星般耀眼,亦如中天之日般光芒万丈。这般优秀的国学,我们必须要坚定地毫不犹豫地传承下去。因此,如何在这般快速且压抑的社会中传承我们的传统国学,便成了一头在舔着爪子,目呲欲裂的拦路虎。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既没有必要像胡立根学者这般钻研透彻,却又有必要了解一点祖辈传下来的知识,以免数典忘祖。佛家有云曰:“功不唐捐”意思是努力一定不会白费,那么学习我国的传统对于我们自身又有何等作用呢?
第一,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改善自己本身的内涵与修养。倘若你一直坚持钻研传统国学,那么潜移默化地,你的气质,便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气质里,藏着你曾经读过的书”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傍晚,看到河边有大雁飞过,如果你仔细了解过传统国学,那你一定不会喊“快看!天上有大鸟,好厉害好厉害!”而是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你看,两者一相对比,前者肯定会无地自容。第二,有助于我们清楚人生道理,实现人生价值。 传说中习惯骑着青牛晃晃悠悠的老子有云曰“大巧若拙”真正聪明人的人,基本上不会显摆炫耀自己。最完美灵巧的事物都似乎很笨拙。这些并不简单的人生道理,蕴藏在这些朴素的文字中,就如那不知几多渺小的蚂蚁一般,拥有震天憾地的力量。
俯仰一日,世上千年。对传统过去的抽象继承,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封建残余从中剥离,使他露出干净洁白如玉盘般皎洁的相貌,将国学的精神价值融入日常生活中,探寻他的本质,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传承优秀国学知识,方是上上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