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至1992年7月在李家巷镇中学读书。
八十年代能去读高中的农村孩子不多。那时农村家庭已经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了,但大多数家庭想让子女去考初中中专,也是我们常说的跳出龙门——去吃公家饭了。我当时能去读高中也是与我的个性有关。还记得初三那年家里已经托人帮我办了病假证明,打算休学后再读一年初三,然后再考初中中专。我就是不同意,一定要凭自己真实本事去读书。但是英语成绩实在是太差了,好像是只考了十几分,县重点高中分数线不够,只能是去李家巷镇中学了。
家离学校大概有四五十里路,虽然是住校,但自行车是那时必备的交通工具。我的自行车是十六岁时外公外婆送我的生日礼物,还记得是最大尺寸的,当时的出发点是万一书读不出来,还可以作为做生意的工具。
我们是周六上午半天课后就回家,周日下午再返校。那时候大家回家心情都很是迫切,周六一下课就回家,周日一般下午三、四点左右再从家中再回学校 。记得与我同村的同学,当时还不会骑自行车,四五十里路硬是靠走着去。有时我也会把他重一些的物品如大米等帮忙放在我的自行车上。大概半年后,他就会骑自行车了,以后我们俩一直是结伴而行。
我们高中那时有两个班,好像一半左右是住校生生。那时候大家的自行车就露天停在外面,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自行车气门芯被人拔了或者是车胎被扎了,那是那时常有的事,好在学校门口就有修车铺,但周六下课已经十一点多了,修好自行车再回家,有时到家多快下午两点多了,肚子老早就饿的呱呱叫了。还有更离谱的,我一名的同学,周六上好课后去取自行车,居然前轮胎被人偷走了。
那时我们骑自行车多很快,小的事故偶尔也会发生,比如追个尾、摔一跤等,爬起来拍拍身子就继续前行了。1991年冬天,有一次下了很大的雪,公路上基本没有汽车,恰好赶上了周六,我们还是一如既往地下课后回家。半途中有一位同行的同学,由于路滑从公路上滑到了下面的小池塘中,我们一起将他与自行车从池塘中捞出来,他还是顾不上冷,骑上自行车就直奔回家。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我在骑车上桥的时候,车把突然断裂了,还好速度不是很快,马上从车上跳了下来,人没事,但只能是推着自行车回家了。
最不喜欢的就是下雨天了。那时候还是土的机耕路,一到下雨,就不能骑自行车了,只能是车骑人了。印象中有好几次是杠着自行车回家的,周日父亲或哥哥在家,会帮忙杠到好骑的路上。另外不知道是哪里弄来的一件破旧的塑料衣披,一到下雨,衣服总是湿的。
每次周六回家,吃好午饭后第一件事就是摆弄自行车。那颗螺丝松动了,拧一下;那个小配件掉了,自己配个上去;轮胎扎破了,自己也会补一补。那时候家中修自行车的工具及小配件基本齐全。还是很感谢那辆28寸的海狮牌自行车,是它陪伴了我三年的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