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王建花原创分享第428天第540篇
好妈妈成长团第八期第116天
咨询挑战本周5次,总462次
【咨询感悟】
在咨询工作中,最常碰到的就是孩子出现各种偏差行为,令家长头疼不已,也因此亲子冲突不断。
今天的咨询同样如此,咨询师再次运用“目标-行为-代价”,帮助小明自发地纠正了偏差行为。
目标-行为-代价之间的关联
目标:孩子想借此行为得到什么?
行为:父母通常看见的是孩子外显的行为,即孩子的偏差行为。
代价:因为这个行为产生的不好后果。
在咨询过程中常常发现,孩子之所以做一些偏差行为,多半是因为没有理解,目标-行为与代价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身为大人的我们,若是能够帮助孩子理解这三者的关联,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拓展思考的角度,更能够帮助孩子在充分理解之后自发地修正自己的偏差行为。此成效远远大于大人一直唠叨。
澄清目标行为与代价的技巧:
咨询师或父母必须注意,必须要说孩子听得懂的语言,说他们可以理解的词汇,因为恰当的语言对事情的解决很重要,比如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可以这样问:“你做这件事情是希望得到什么”?
先处理我们看到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在谈代价的时候,最好可以一边和孩子澄清,一边拿纸笔写下来,因为大部分人是视觉型学习者,所以当孩子看见你一条条地写出他所付出的代价时,便无法逃避他所发生的事情,甚至会很震撼,进而愿意纠正自己的偏差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一定是与孩子讨论或是借由与孩子一问一答的状况之下,协助孩子整理出来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辅导的成效,而非大人单方面的一直思考,然后依照自己的想法一一来罗列,这样又回到大人的唠叨层面了。
请你试试看:
当孩子告诉你他要做一件你不认同的事情,比如:因为老师偏心,他再也不要专心听讲,同时要考零分,请你按照下面的步骤试试,并观察孩子的变化。
1.孩子要做的事情。
2.先安稳自己的情绪。
3.问孩子这么做是为了得到什么?或是这样做可以帮助他得到什么?若孩子回答的目标是负向的(如,要报复),就要带着孩子思考报复背后的正向目标是什么?(如,报复老师我的心情就会很爽)
4.这样做之后(故意考零分)孩子会得到什么不好的结果?(引导孩子思考行为的代价)
5.再与孩子讨论如何用不同的行为,达到孩子真正想要的目标?
6.尽量强化正向目标与行为之间的关联。
2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