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1050天
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的生活里面,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行系统,有自己的节奏。当节奏被打乱的时候,会有一种失去平衡的感觉,不适应、焦虑、躁动的感觉接踵而至。
所以,维持平衡,保持自己的状态和节奏,变得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自己的运行系统中的节奏带来了问题呢?你的节奏快了或者慢了,当你想要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你需要去调整自己的节奏时,我们要如何看待与应对呢?
就我自己而言,在日常中,自己的行事风格是比较快的。一方面是我很清楚的知道,如果在面对很多事情上不快的话,无法完成当天的任务和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另一方面“快”能够帮助我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处理更多的事情,相对来说比较能够高效率地完成一些事情,这一部分会提升自我效能感。
这是我的模式。同时,我也看到当下的模式也是受当前的背景环境所影响,某种程度上说,模式的产生是我们跟当前生活条件下的环境互动产生的。
比如,如果有人帮我们照看、接送孩子,我们就有放缓节奏的可能;同样,如果你既要照顾家里又要忙于自己的工作,那么我们的节奏可能就需要提速。久而久之,一套运行的模式逐渐就固定了下来——除非环境发生了改变。当然,自己的心境突然变得不同,想要的目标改变了方向,那么我的运行节奏也会随之而变化。
为什么要谈这部分呢?是因为,如果我们能比较客观地、多方面地看待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和模式的形成,我们比较不会责备、攻击自己,反而会把力气放在“当前我可以做什么”之上。
我知道自己的快,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知道“快”带来的一些好处和满足的一些自我需要,同时,也需要觉察到自己的是:当别人和你的节奏不同的时候,你要如何提醒自己理解与尊重他人和自己的不同之处?当你的快在有些场合变得不合适或者需要调整的时候,你需要如何帮忙自己优化?
有意思的是,我们如果能够客户地认识到自己,通常也比较会客观地认识到他人,如此,心中会产生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
需要调整的时候——我喜欢焦点解决哲学理念中的一句话:接受生命的限制,但永不放弃希望——接受自己的快,在自己能够调整优化的限度上去试试看,做自己能做到的程度,知道自己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知道自己暂时做不到怎样的地步。接受与允许。接受快,允许慢不下来。
有一个点也很有意思,也是近来自己在“快”中的发现。有时候在面对一些讲课或者分享的时候,我的语速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快,别人要跟上自己的节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况且有的时候讲的还是一些专业技术上的东西,我发现自己那颗很想要“多给”的心,总希望在一个点上,可以给到更多的视角、思考、方向、技术...由于脑子里面想给的太多,就只能嘴加速了。
看到自己那颗想要“多给”的心,在某些希望自己慢一点下来的地方,我对自己的“快”会多了几分理解与允许。
不仅如此,我也会去看到自己能够慢下来的地方——这就是我们焦点解决常说的“例外”——在跟来访者工作的时候,我比较会自然而然慢下来,练字的时候也会慢下来。我也喜欢时不时正念走路,那也能让自己慢下来。
就当前的自己来说,我想要“快与高效”。
在快与高效中,也会在日常的生活里加入慢动作,或许这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生活的平衡吧!
所以,生活中的你呢?你会是怎样的节奏呢?你会去意识觉察自己的模式吗?你会欣赏允许自己多一点,还是不满与责备自己多一点?
试试看焦点解决的思维吧,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