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云最近生活的很痛苦,在单位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领导一再把任务压下来,为了完成工作,需要经常加班;家里孩子还小,自己也顾不上,家人也对小云不满意,觉得她为家庭付出太少;小云自己也很委屈,觉得每天都很累,没有自己的时间,连跟朋友约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渐渐的朋友越来越少,自己也觉得越来越孤单。小云觉得生活一团糟,一个人就像深陷泥潭,动弹不得。
听完小云的故事,我感受到她的深深的无力感,人生有时候确实很糟心。那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些困境呢?
我自己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5年,从我的咨询经验和生活经验来说,我很认同三大心理学巨头之一的阿德勒的观点“一切的烦恼都是人际关系”,而“课题分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
一、什么是课题?
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孩童的时候跟父母亲相处,可能不需要做什么,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顾;等到了上学的年纪,开始跟老师和同学相处,就失去了很多的优越感;开始工作之后,需要跟同事领导相处,方式又不一样;还要跟喜欢的人相处,结婚生子,然后又有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所以人的一生都生活在关系里。
阿德勒把这个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称为“人生课题”,根据对象不同可以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是关系就有距离和深度,人际关系也是一样。
从这个角度来说“工作课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人际关系中门槛最低,工作上的人际关系是因为有共同的成果或者是说利益,这一个简单易懂的共同目标,即使有些不投缘也可以继续合作或者说必须合作,而且因为“工作”结成关系,在工作结束或者下班之后,就转成其他关系。
“交友课题”是指脱离了工作,更广泛意义上的朋友关系,因为没有工作关系那样的强制力,也就更难以开始和发展,但是也更加的随意和自由。彼此之间没有责任和义务,维系起来也就更加的苦难。
“爱的课题”一个就是所谓的恋爱关系,一个就是与家人的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在这类关系中的人往往生活在一起,利益相互牵扯,并且不存在工作结束,大多时候是一生都交织在一起,所以想要做到课题分离,就更加的困难,所以在工作、交友和爱这三大课题当中,爱的课题可能是最难的课题。
二、什么是课题分离?
"课题分离"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然后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是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那么怎么确定,这是谁的课题呢?辨别的方法非常的简单,只需要简单考虑一下“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是要由谁承担?”结果谁来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因为生活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错综复杂,让我们尝试用课题分离的方式,来处理几个棘手的问题。
示例一:
小云最近上班很不开心,总觉得同办公室的张姐对自己有看法,跟她打招呼,她都不回应,小云一直在想是发生了什么,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小云每天都过的很压抑,甚至开始失眠。我问了小云几个问题。
问:"你跟她打招呼,这是谁的课题,也就是说这是谁的事情?"
答:“我的。”
问:“她回不回应,是谁的课题?”
答:“她的。”
问:“你开不开心,谁的课题?”
答:“我的。”
问:"所以,你开不开心,跟她会不会应有关系吗?"
小云突然明白了,自己做什么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样是别人的事情。明白了课题分离之后,在工作中小云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分清楚自己的课题,人际关系的烦恼减少了许多,整个人也更加的自信清爽。
示例二:
我有个好朋友,书法写的非常的好,但是非常的惜字,不喜欢别人随便讨要。有一次在聊天过程中,就无意识的脱口而出讨要一副她的手书。当我说出这句话的同时,我就后悔了,想起来她不喜欢别人跟她讨要,还好我马上做了课题分离,我告诉自己,讨要是我的课题,给不给是她的课题,她有权利拒绝。心里的内疚就随之消失了。
示例三
小张最近很苦恼,好不容易熬过高考,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开学临近,有种要自由高飞的感觉。爸爸妈妈比他还开心,已经计划着单位请假,要送小张去上学,小张觉得自己长大了,不想让爸爸妈妈特意跑一趟,可是爸爸妈妈总是不放心。
于是我问了小张几个问题:
问:“这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是要由谁承担?”
答:“需要我自己承担,可是爸爸妈妈非要干涉。”
问:“他们干涉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他们对我不放心。”
问:“那怎么办呢?”
答:“让他们放心。”
问:“怎么做?”
答:“提前做好准备,做好攻略,好好跟他们谈谈,让他们信任我。”
小张回去后,自己准备行李,自己做了去学校的详细攻略,并且告诉爸爸妈妈,我长大了,想要自己闯一闯,并且欢迎爸爸妈妈十一假期,到大学所在的城市旅游。爸爸妈妈虽然还是很舍不得,觉得儿子长大了,应该让他一个人去读书。
在这件事情当中,去读大学是小张自己的课题,父母因为担心来干涉是父母的课题,同样解决问题也是小张的课题。当明白了是谁的课题之后,不再在情绪里纠葛,很明确地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
这个三个例子中,包括现实中很多的事例当中,分清楚每个人的课题,不妄加干涉别人的课题,让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保持人际关系中的边界,减少没有必要的情感消耗,人生变得简单又轻松。
三、 课题分离的人生有多爽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就像一把利剑斩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问题的途径,让我们时刻清晰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我们根本无法左右。
简单地说,就是“关你屁事,关我屁事。”你的事情我跟我没有关系,我的事情也不用你管,权力责任清晰明确,生活轻松自在。
参考书籍:
《被讨厌的勇气》[日]岸见一郎 古贺史健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自卑与超越》[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著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