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记第168天
《李白传记》读后感
含泪听完李白传记,内心五味杂陈。尤其听到最后他的结局,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与不平。人不论年轻时多么才华横溢,多么风光、受万人追捧,但到日暮残年,如时运不济、穷困潦倒,尤其是一生为之奋斗的梦想化为泡影,那晚景的凄凉可想而知。连李白这样叱咤风云的才子,曾经龙巾拭吐、玉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让人万人膜拜的风云人物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老百姓呢?尤其是李白生不逢时,虽满腹才学,有宰相之才,他最大的理想是辅佐君王,造福百姓。他也用尽全力去拼搏、去追求,但最终所有的梦想都化成了泡影。他内心的那种煎熬、失落、遗憾、不干……又有多少人能懂呢?
李白文武双全,不仅七步成诗,而且仗剑走天涯,抱打不平。自25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游遍大半个中国。他乐善好施,广交朋友,并且很多都是生死之交。比如元丹丘、杜甫、汪伦、贺知章。而且他也非常仗义 ,一路济弱扶贫。在扬州玩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散金30万。他所接济的歌女金玲子就是有代表性的一位,最终也成了他的红颜知己。李白流传下来的很多诗篇都是金铃子毕竟千辛万苦收集保存下来的。
他一生的政治抱负就是立志做宰相,辅佐君王,造福百姓。但历经坎坷,最终未能实现。他曾被唐玄宗召入京城,但只是为皇帝贵妃作诗娱乐,由于多种原因并没得到重用,最终离开。虽然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成功和社会责任的追求,丝毫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目标,也非常自信自己有宰相之才,并为之而努力创造条件,不停的奔波。正是有远大的抱负,想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这种心情过于急切,以至于看错了人 ,误入了咏王麾下 ,最终沦为阶下囚,被发配夜郎。这一段心路历程让他那颗高傲的心备受打击,也让他看清了之前他红极一时,巴结讨好、恶语奉承的那些小人的嘴脸。
被赦免后,他依然对朝廷满怀信心,依然想着报效朝廷,建功立业。当得知李光弼奉天子之命出阵江淮南下平乱时,毅然出山打算为其出谋划策,虽然他已到花甲之年。而且经过流放之后,身体大不如从前,但他的志向依然是如此的坚定。无奈半道病发,朋友的帮助和疗养下逐渐好转,身体状况使他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得放弃。返家途中又找了几位好友饮酒叙旧,尤其是和元丹丘的相聚,让人感觉很是心酸和无奈。此时的元丹丘不仅年老亦贫病交加,两人相见的场面让人感慨万分。
一夜痛饮和促心长谈之后,面临分别,他们都预感到这将是他们有生之年最后一次相聚。他们相识之时李白正是翩翩美少年,而元旦丘正值壮年,可此时两人都已白发苍苍、贫病交加,多年来的远大抱负都化为一场空,而且极有可能是人生当中的最后一次会面,可想而知两人的心情是如何凄凉。
怀着落寞、凄楚的心境离开老友,当他返回家中时,迎接他的是相濡以沫的妻子即将离世的噩耗。他忍痛处理完妻子的后事之后,由于身心多重受挫,加上常年饮酒导致身体状况更加糟糕,他也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 ,想把保存下来的诗稿整理一下,流传给后世,也算是给他深深爱着的国家和人民留下的一点贡献吧!因为他一生当中最大的志向就是用他的毕生所学和聪明才智辅佐君王为国为民。但生不逢时,加之遭受小人排挤,这一腔抱负最终化为乌有。这是他心底隐隐的痛,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而当下他能做的只能留下这些宝贵的诗歌,但此时的他已经力不从心,穷困潦倒,贫病交加。
思前想后,最终找到他当年的好友也算是他的族叔李杨冰,此时的李杨冰在当涂做县令,李阳冰热情的接待了他,为他治病,让他安心的整理书稿,应答应为他的诗词作赋。
李白晚景甚是凄凉,当年的至交好友一个个的先他而去,身边也没有亲人。最终在当涂县令李冰阳家去世,时年62岁。一代诗仙,璀璨的“太白星”就这样在失落、叹息和不干中陨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