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这一节让我明白,「做品牌」到底是什么意思。
「品牌」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也就是『品牌资产』,即“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消费者认知,包括词语、符号、话语,和可供言说的故事”。说白了,「品牌资产」也就是消费者买产品以及向他人推荐时说的话,这些话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这些话也是能带来『效益』的话,带来什么效益呢?也就是“①买我产品;②传我美名”。
对于企业来说,「做品牌」到底在做什么呢?
『做品牌』=「品牌资产实务操作」,做的具体行动主要对『品牌资产』进行管理、规划和投资。做这些事(做品牌)的目的是为了让对「品牌营销传播」动作的投资变成积累,而非花费,花了就没了,这些投资要形成积累,既然要积累就要有积累的标的,这个标的就是「品牌」。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品牌』是一种认知,这个认知是通过企业一系列「品牌营销传播」活动以及消费者使用产品、参与活动时留下的感受,共同构建起来的。
做品牌的终点,也就是制造并强化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的消费者认知,从而让消费者做出两个行动,一:买我产品;二:传我美名。这样对于企业来说能够达到「品牌资产」贴现的效果,也就是从「品牌营销传播」的投资中获得投资收益。
华杉老师在上一节课中讲道:“每年我在做品牌营销的花费,都形成了资产,然后我可以用新的产品套上这个品牌,去把我存在那里的品牌资产又贴现出来。”
对于企业端而言,要想使自家的「品牌」走向这个终点,就要『以终为始』地进行规划,这个规划方法就是「品牌资产实务操作」,分为四个步骤:“①品牌资产盘点;②品牌资产排序;③制定品牌资产目标;④品牌资产投资”。
华杉老师在上一节课中讲道:“如果你没有品牌资产的规划的话,你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投资回报的效率,而这个品牌资产的规划,是从品牌名、品牌的符号、包装的形象,从最开始的第一句话,到整个过程当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围绕不断地获得利息和产品贴现的这个目标来规划,设计进去的。”
这里让我明白,「品牌」可以分为,有『品牌资产』规划的品牌和没有「品牌资产」规划的品牌。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花出去的钱也就是企业做的品牌营销传播动作是投资还是费用。说白了,就是会不会花钱,花钱之前有没有想清楚目的的问题。有「品牌资产」规划的企业,在『做品牌』的过程中,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建立「品牌资产」展开的,为的是形成积累,日后获得投资利息和回报。没有「品牌资产」规划的企业,所有的动作都是散乱的,缺少长期视角,无法形成积累的。
这里也让我明白,做品牌和做人共通之处在于:资源有限。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需要进行规划才能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化的价值,也就是如何利用自己手里的牌在市场中打好,不然就是归零游戏,花出去的钱没有形成积累,行动最终是一场空。
一、品牌资产与品牌资产盘点
华杉老师讲道:“品牌资产就是能给我们带来效益的消费者的品牌认知,这个认知是什么呢?
就像你认识一个人,你得知道他的名字、知道他的长相,还要知道他做的一些事情。因此,你就能够信任他,就愿意跟他打交道。这个认知就是我们前面讲的品牌资产。那么,这些认知一共都有哪些,我们盘点一下,这就叫品牌资产盘点。你都可以把顾客为什么选你们公司、他跟别人怎么说你们,练习做个品牌资产盘点。”
这里让我对「品牌资产」和『品牌资产盘点』具体怎么做有很清晰的认识。
「品牌资产」=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这个「认知」必须是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认知才算「品牌资产」,『效益』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能够促使消费者买企业产品的『认知』;另一方面是,能够让消费者跟别人推荐的「认知」。
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中讲道:“品牌资产就是品牌言说。『言说』的形式,是华与华品牌资产学说的关键,不可言说,就不可传播。「言说」是存在的基础,只有说得出来的才是存在。「品牌」是大众的口语报道,我们一切品牌的工作,都是为了生产大众的口语报道。”
华杉老师这段解读可以对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进行进一步的拆解和细化,这里的「认知」具体指的是:『言说』。不仅仅是储存在消费者头脑里的「认知」,而是要被消费者说出来,这些能被说出来的部分,才是真正存在的部分。
归根结底,「品牌营销传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产大众的口语报道”,这些被大众说出来的话就是「做品牌」的成果物。
那么怎么让大众说这些话呢?
实现它的方式,一方面通过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让消费者感知到,另一方面是通过「品牌营销传播」动作,常见的方式是:打广告、办品牌活动。做一切「品牌营销传播」动作的前提是企业有明确的「品牌资产」规划。
关于「品牌认知」的建立,《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莆田餐厅的案例中写道:“我们做「营销传播」,实际上是在管理『品牌传播的声音场』。让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只说一个事,只传一句话,保持同一的节奏,才能形成沟通的枢纽,这也就形成了管理大众的集体印象,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统一、持久的品牌认知。相反,如果大家对品牌的印象很分散,那就无法形成话题和播传。”
这段描述对「品牌营销传播」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解读,当我明白了「品牌营销传播」是为了『生产大众的口语报道』,这里更细化的问题是:如何统一大众的『口语报道』呢?也就是说,这里会出现一个现象是,大众对「品牌」的认知是五花八门的。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品牌营销传播」动作过多,另一方面,每一次传播动作企业端没有从源头规范传播『口径』。要改善这个问题,其实就像部队训练士兵走方阵是一样的道理,“所有人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只说一句话”。这样才能从品牌端规范动作和口径,进而让所有消费者接触品牌,并建立同一的认知。这里还有一个关键是「品牌营销传播」动作不要多,『重复』才是关键。
关于「品牌资产」的盘点,华杉老师讲道:“品牌资产的盘点,把所有的都罗列出来;”
这里让我看到,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要依据「品牌资产」的定义,对现有『品牌资产』进行盘点和罗列。
二、品牌资产排序
华杉老师讲道:“进行了这些品牌资产的盘点之后,就要进行品牌资产的排序。品牌资产排序就是品牌资产投资的优先级。比如说一共有四个事儿,那只能说一个事儿的时候,我说哪个?可以说两个事儿的时候,第二个是谁,然后第三个是谁,第四个是谁。”
关于「品牌资产排序」的问题,它的前提还是:传播资源的有限性。之所以要进行优先级的排序,是为了在有限的传播资源中获得投资的最大效益,只有将有限的投资投入在最重要、最能带来优先级的事情上,投资的效益才能最大化。
在「品牌营销传播」动作中,常见的情况是,今天要为一个品牌活动做一张推广海报,结合海报推广的「货架环境」,在这张海报的空间里,只能突出两个重点,那么这两个重点该如何选择?
通常在这种情况下,写这张推广海报文案时,有一种冲动:想要把所有的信息都写上去,这就会导致没有重点,信息太多使推广变成了无效动作,因为受众记不住,更说不出,无法形成「大众口语报道」。所以,写文案的关键是,「品牌营销活动」+『货架环境』+『品牌资产的排序』结合起来,明确成果物,统一口径,本场品牌活动只说一句话。
三、制定品牌资产目标
华杉老师课上讲到:“通过分析现在品牌资产有什么问题,你要提出新的品牌资产的目标,你要建立哪些资产”
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第23页讲道:“制定品牌资产目标,这是企业每一年都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将企业战略目标和营销传播目标,转化为品牌资产目标。制定品牌资产目标,就是要设计一个我需要他知道的东西,让它为这个东西而来,并且向别人介绍这个东西。”
这两句话结合在一起,让我清晰「制定品牌资产目标」具体怎么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已经进行过『品牌资产』盘点和排序的企业;另一种是还没有对「品牌资产」进行盘点和排序的企业。
第一种情况,制定『品牌资产目标』的前提是要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营销传播目标』,明确一个「品牌资产」出来,它的成果物是一句话,是大众的一句口语报道,这句话要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这个「效益」要符合年度以及长期的『企业战略』,成果物通过「营销传播」活动实现。
第二种情况,是通过对「品牌资产」进行梳理和排序,分析『品牌资产』现状,然后再结合第一种情况制定「品牌资产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企业建立“一个高效的品牌资产积累和运营系统。”
三、品牌资产投资
华杉老师讲道:“用行动和金钱去进行投资,所有投资就是时间和金钱上面的投资。华与华为得到设计了猫头鹰的形象,创作了“知识就在得到”这样的一个口号,是希望对这些资产进行一个统领。还有得到最近几年坚持在做的跨年演讲,这就像我们说植入春晚一样,找到一个文化母体。他找到了元旦的文化母体。还有新开设的得到大学,这些一个个产品、服务和品牌活动的品牌资产的投资和建立,就不断在推动得到的发展。”
这里让我明白,「投资」就是资源的投入,是具体的行动、时间和金钱上的投入。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一切投入的前提是,要有“高效的『品牌资产』积累和运营系统”。否则,投入变成了瞎猫碰耗子的运气活动,碰上了就碰上了,碰不上就是一场空。、
得到的例子让我看到,「品牌资产」的投资和建立,要有一个总的『统领』,这个「统领」其实也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第一印象』投资和建立,企业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还是传播都要围绕这一印象的投资和建立进行行动。
华杉老师在《华与华品牌五年计划》中讲道:“品牌资产最重要的是「第一印象资产」,他来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你之后要改变它的成本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