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属于基础学科之一,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主动探索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新型的教学策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仅能落实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还能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技能,让学生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数学、英语作为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每天面对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仅仅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成这样的教学目的。所以,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针对性教学,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不断地学习和提升。
一、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开展有效教学的意义对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打基础、养成习惯的阶段。在进行中、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时,老师除了必须要认真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外,还要重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数学学习基础。我国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正是需要帮助他们塑造概念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进与改革,教师也越来越需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理论进行创新与改善,通过新型的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来推动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数学,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感受、掌握数学知识。不仅为了学生快速理解和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也为了能让每个学生把这些理论基础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可以更有效地对学生的理论实践应用能力加以综合训练,不断落实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1、教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从而具备良好的算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越俎代庖,占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他们就会认为是自己讲解不到位,从而开启“精讲”的模式,把自己变为课堂的主人。这种操作的结果就是,教师认为自己完成了任务,学生却没有参与到数学课程学习中,无法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使数学课程教学失去了其原本的效果。
2、教学方式传统落后数学是将概念、定义、理论、公式等融合在一起的学科,需要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等极为熟悉。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创新教学方式,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独立思考的兴趣与欲望。但是在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教师缺少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无法将公式应用到解题过程中,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三、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高效数学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和正确的引导,营造和谐的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质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共同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如在进行“有趣的图形”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图形,以此来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模仿课本上的图形进行制作,待学生制作完成之后再进行展示。教师需要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并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如有的学生在用筷子制作菱形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有学生想由三角形出发制作菱形,但是由于边长长度不相等导致制作失败,这时教师需要为学生指出原因,并与学生动手一起制作。随后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让学生大胆创新和尝试,在一次又一次试错的过程中,制作出心仪的图形。教师将动手实践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实践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应用,在有了教师正面的指引之后,学生也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在轻松、愉快的数学氛围中进行数学学习。教师通过正面言语的引导,侧面向学生传递出了作品需要修正的信号,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了图形制作。有了教师的参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被拉近,同时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也更加放松,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四、创建课堂提问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有质疑才会有探究的欲望。课堂提问互动交流是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的最好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建课堂提问互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勤于动脑、主动思考,并提出问题,以此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去学习,发现数学学习规律,进行创造性学习,并逐渐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线与角”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了三种线和五种角的定义和相关知识之后,可以向学生展示三种线和五种角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三种线和五种角的形成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分析,大胆提出自己的疑惑,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这种课堂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还活跃了课堂学习的氛围,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参与学习。
五、设置情境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应付各种考试,往往在课堂上集中讲授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快速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在做题过程中很快得出答案,却容易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当面对比较新颖的题型时,学生往往不懂得变通,从而无法解题。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情境教学法,以此培养学生灵活的解题思维,举一反三,从而对各种题型得心应手。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各种教学工具为学生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场景,以此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图形的变换”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美丽的图案,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形成过程以及简单图形在旋转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而掌握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并学会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学习数学最终的目的在于运用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要善于联系实际生活,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视野,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还能培养他们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达到数学教学的实际目的。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时,教师在向学生讲解面积的含义以及如何计算各种图形的面积等相关知识后,可以列举教室里的一些物体,如课本、黑板、课桌等,让学生对比说出它们的大小。然后再让学生联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物体,如电视屏幕、镜子、房间门以及一些圆形或者方形的玩具等,让他们对比这些面积,说出哪个大、哪个小。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对平面物体的面积形成大小的认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会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
七、将数学游戏融入其中,提高教学效果
对我们中小学各个阶段的教师来说,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技巧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研究,从而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目的。尤其低、中年级的孩子,自控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但若能充分引导学生,积极地满足学习新课堂知识的需要,我们仍然可以根据各个课堂的不同教学内容,恰当地综合运用现代化的课堂信息网络技术和新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和教育手段,表现和突出新奇的课堂学习活动环境,就更有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的积极心理及对课堂学习的强烈兴趣。
结束语: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课堂提问互动、引入情境教学以及将课堂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等方式改变抽象的课堂教学环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能在数学的实践过程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的愉悦。
参考文献:[1]周冬梅.让有效教学浸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寻[J].华夏教师,2020(21):81-82.[2]艾艳君.重视体验,发展素养——浅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重构[J].中国校外教育,2019(08):120+122.[3]徐曦霞.浅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黑河教育,2019(02):58-60.[4]高杰.教材心理化: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路径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7.[5]宋艳.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