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想着要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这次参加在电大举行的讲座《家庭教育中的情绪管理》,获益匪浅,为了帮助自己更好地学习运用,我特意整理了一下学习笔记。
本次课堂围绕家庭教育中的情绪管理展开,讲解了情绪本质、影响、家长情绪来源及情绪管理方法等内容。
情绪的本质:
定义:对外界事物的内心体验,受事情是否满足内心需求影响,分积极和消极情绪。
分类:基本情绪为喜怒哀惧,其他是衍生的复杂情绪。
产生机制:源于三位一体的脑,包括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它们相互联系又各自为政。
不良情绪的影响:
对个人:不稳定情绪影响身心健康,如不良情绪会引发心身疾病。
对人际关系:具有传染性,如踢猫效应,会破坏亲子关系。
对事态发展:可能让事态失控,如费斯汀格法则所示。
对孩子:影响情绪认知、安全感、自我概念、人格发展和智商发展。
家长情绪来源:
压力:生理、工作、社会关系及经济等方面。
家庭关系:夫妻、婆媳等关系不和谐,会将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
个性特征:先天继承的性格因素。
错误认知:如绝对化、避责取向、推理取向、贴标签等观念。
情绪管理方法:
管理步骤:觉察、接纳、表达和调整情绪,遵循先心情后事情、标本兼治原则。
家长技巧:深呼吸、1+3+10技巧、蝴蝶拍、积极暂停法、恰当宣泄等。
调整认知:用发展眼光看孩子,站在时间轴看问题,反思觉察自己,允许孩子做自己,正确比较。
营造家庭氛围:让爱流动,正确沟通,学会表达爱,爱自己。
帮助孩子:接纳共情孩子,区分情绪与行为,教放松技术,陪伴转移注意力,引导回归理性,探讨情绪起源与应对。
总结:情绪有价值,管理情绪需看到信念系统,目的是让理性脑控制行动,良好的家庭关系和情绪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