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乡村里很寂静。上午九点钟的太阳刚有些温暖,小商小贩们开始了游街串巷的吆喝声。
他们从一个村庄走向另一个村庄。 吆喝声几里之外都能听见。
“谁卖树?谁卖杨树、槐树、柳树、楝树?”
声音苍老雄壮,就像他们用电锯拉树的声音,透着男人的自信和干练。
村子的大街上停有六辆机动三轮。他们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戴着绒线帽子,像从北极走过来的爱基斯摩人。
买树的小商小贩还没有走出村,卖咸菜的又走了过来。男人开着摩托三轮,三轮车上用深蓝色的布蒙着一桶又一桶的咸菜。
卖咸菜的男人穿着绿大衣,车把上带有巨大的棉手套。口罩蒙住半拉脸,大概嫌闷,口罩又往下拉了拉。他站在村子的十字路口,车把上的喇叭狂叫不止。
“谁买咸菜?卖咸菜的来啦,有八宝菜、五香榨菜、干大头、酱黄瓜,天津水晶糖蒜。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卖咸菜的喇叭里飘出的是普通话,女人的声音,男人的买卖。
卖咸菜的男人虽然广告做得好,买家还是很少。因为现在人都不怎么吃太咸的腌菜。过了一会儿,又走过来一个卖芝麻盐和卖大佐料的。他们比前两个小商小贩吆喝得更欢。
“卖芝麻盐的来了,卖大佐料的来了。炸个鸡炖个鱼,调个馅子,调粉皮。”
“吃甜嘞,吃咸嘞,不如吃俺嘞芝麻盐嘞。”
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
他们不单单是吆喝,还带着精致的广告词,简单又有说服力。听了他们卖东西的广告词不买他们的东西都觉得对不住他们,可是他们的食品卫生,又是让人不放心。
村里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吆喝声不断,刺激得狗子在院子里一阵狂吠。它实在受不了小商小贩们一阵又一阵的喇叭声。
村子里每天都会有小商小贩的吆喝声。买树的,卖豆腐的,收破烂的,收头发的,拿手机换剪子换刀的,收马蜂窝的,卖塑料馍筐的。吆喝声应有尽有,只是我多年没有听到这样的吆喝声了。这样的吆喝声始终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那个时间点,我觉得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没想到经过三年Y情熟悉的小商小贩们的吆喝声又在村庄的上空此起彼伏。
吆喝声苍老、悠扬、尖细,无不透着生活的艰辛。我知道那些小商小贩们的不容易,为了一家老小,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在村子里吆喝,求得一些生存下去的银子。只是这生意太难做,大多是一天下来弄不了几个钱只是打发闲聊的日子罢了。
今年的农民工差不多都没有走出去,即使走出去也没有挣到钱,现在他们差不多都在吃老本,等到老本吃完,不知道明年会是什么样子?但愿明年会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