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了第四课《给物体分类》。这一节课其实是对前面学习的一个升华,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不同的物体他们有相同的特征,也有不同的特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知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对其进行分类。
聚焦:我选用了去超市里面买一瓶牛奶的任务来引入本节课。提问,有什么办法可以最快地在超市里面找到牛奶?以生活中的事例来引入,可以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
探究:为了孩子描述方便给十个物体进行了编号,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6和9号表示的物体,为了学生能够分清,我用了不同颜色的编号贴,方便学生辨别。为了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对物体的分类,首先引导孩子们回顾物体具有哪些特征,然后请一个孩子起来试着选用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在学生分类时老师在黑板上把同类的写在同一个圈里,这样来规范学生的记录(此时顺势引出分类依据和分类标准)。在学生小组活动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分工(每个小组第一种分类方法小组统一,第二种分类方法小组成员自己决定)。学生在小组活动时教师一定要去下位指导。
研讨:学生知道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样的分类依据(特征)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分类标准是不一样的,这里如果孩子不能理解,可以根据学生的分类结果来讨论,例如:按照形状有些小组分为正方体和非正方体两类;有些小组可以分为球、正方体、长方体、圆台和六棱柱五类,这就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导致选用相同的分类依据最终分类结果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