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月25日
书名:《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最有效的大脑思维整理术》
进度:1至30
摘抄、感悟、行动:
一是框架=“整理思路的书架”。有了“框架”,无论多么庞杂的信息和知识点,你都能排除不需要的信息和知识,找出重点。……所谓脑子转得快的人、聪明的人,其实就是能够将信息整理、存储在“框架”内的人。……工作中的“框架”也可以称为“格式”。先决定好格式,然后将信息和想法按照格式进行排列、整理、归纳,就可以快速高效地制定出一套高品质的企划方案或演示文稿。p20
曾经看过将整理思路用书架比喻的书,最近看书多,思考多,零碎的感触正彼此连接,由点至面,但还没有清晰的框架。有些懊悔之前看书过于散漫,没有仔细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从现在开始,要踏踏实实的把大脑分区间,逐步分类放入有用的信息。当然学会使用工具和实用的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是大前研一曾在自己的书中这样说道:我在工作中记笔记、提炼想法的时候,都会使用蓝色的方格纸,从方格纸的左下方向右上方写出重点。我一边听顾客讲,一边记笔记,写到方格纸的右上角时,自然形成金字塔结构,引导出结论。p29
我脑补了一下大前研一的笔记,有点抽丝剥茧的感觉,从一堆问题中找到内在的逻辑,逐步思考提炼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反馈给顾客。也许能力强的人可以做到面复解决方案,但能如这种方法梳理思绪并形成结论的笔记方法,从没遇到过。
三是东大录取生的笔记本、麦肯锡公司的“麦肯锡笔记本”以及同为外资管理咨询公司的埃森哲管理咨询公司使用的“Point Sheet”(重点表单)、全美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使用的“康奈尔笔记本”,这些笔记本都有一个通用的“框架”,那就是“黄金三分法”。p30
仔细看了各笔记法都是按照板书、发现点、总结三部分,只是三部分摆放方式不同,这和我们平时的笔记法截然不同,其中板书是普通笔记的主要内容,发现点是通过思考得到的解释,总结也可写明与实际生活应用改善方面。一份笔记不但要记录工作学习要点,更重要是引发思考,并实践于工作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