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哥表嫂打来电话,聊起他们孩子的学习,声音中透漏着着急与无奈,“钱也花了,课也补了,就是成绩上不去,“急得都冒烟儿了”。我告诉他们沉住气,可是他们实在是沉不住气了。想起了一首诗,名叫“牵着蜗牛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吗?…
是的,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虽然有被他们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但是,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家长何妨放慢脚步,把自己的主观想法放在一边,给自己一点时间,从没完没了的生活里探出头,耐心地陪孩子体会生活的滋味,因为爱的另外一个名字叫等待:等待孩子长大,正如静待一朵花开。
平静地面对学生间的纠纷,及时地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很难得;
调课赶课、咨询后做决定、和孩子聊聊天,想到就做到,行动力强,很难得
每日阅读
引发珍惜探究与复制发展
SFBT认为当事人能有改变是相当不容易的一种挑战,所以当处于危机中的当事人没有进步或进步的非常缓慢时,咨询师会表示:改变本就是不容易的,这样的过程是很正常的,因为是一个困难的工作,就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才行。反之,如果当事人的进步是迅速的,基于上述前提,咨询师会给予大大肯定,而使当事人的改变带来个人的自尊感。此外,若当事人认为改变应由咨询师造就,或想把自己的责任转嫁给咨询师时,咨询师会提醒当事人:这样困难的工作是需要当事人的参与才能完成的。如此一来,在改变自己的困难挑战达成之后,才能真正成为当事人本人的成就。
当事人对何处已变好了的问句会有三种基本反应类型,第1种反应类型的当时能清楚地说出自上次晤谈后有发生一些较好的经验。有些当事人可能需要借由咨询师的引导鼓励或是探索才会联想到。特别是当事人处于危机时,探讨进展的细节与效率亦会强化“改变是可以被预期的”信念,除了易引发处于低潮的当事人一些希望感外,也容易让反复挣扎的当事人更愿意开放有各种可能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