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单位原来在北京通州,由于近几年通州城市副中心建设以及环保方面的要求,公司机械加工以及涉及焊接喷涂的业务部分不得已转到山东分公司。
我们这些基层管理人员也有一部分人跟了过来,平台到了那儿,也是身不由己的跟随到哪儿,毕竟在一个公司做了这么长时间,业务也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不怎么想,或者是没有魄力再重新踏入新的环境去重新开疆破土了。
公司高层也不定期过来指导或者说是慰问分公司这些基层人员。一个公司团建,吃吃喝喝是少不了的,高层来也是选附近算是高档一点的酒店饭庄聚餐,一次次重复着同样的场景。
按领导大小依次序落座,菜单也是领导大的先点,等菜单每一次传到我的手里,我都会点上一盘“红烧茄子”,时间久了,他们都开玩笑说这是我的最爱。
“ 红烧茄子”因为是素菜,所以价格不高。做的好的,颜色金黄,略有焦色。口感软糯,好像入口即化,味道香又略甜。
一道菜吃的是色香味,做得好便会令人赞不绝口,而我每每品尝这一道菜的时候,心里也在品味着一段光阴,一段往事:
我们村子中间流过一条小河,一座小桥连接村东和村西,“河东”和“河西“是全村人称呼被小河隔开的这两部分的名字。我从小就住在河西,爷爷奶奶从我记事的时候就住在河东。
三十多年前的小时候农村生活条件还是很差的,白面馒头在我上小学的时候还都是勉强偶尔的能够吃上一次。那时候小孩子们都盼着过中秋,过春节什么的,能够有好吃的解解馋呢。
记得有一年中秋节傍晚爸爸和我说叫我去河东奶奶家吃饭,我说为什么啊?爸爸说今天是八月十五奶奶给我做了好吃的。
我一听有好吃的就特别高兴,赶紧和爸爸妈妈说了一声就出门了。
天已经开始黑了,小河里没有水,秋天的河床里长满了野草,周围都是虫鸣的声音。一条极为熟悉的小路,从家门口前走几米就从高处下去走到河床。那时候河里没有水的时候我都是不走桥的。都是从河床抄近路过河。
刚走到河床里,忽然觉得穿着方口布鞋的脚脖处被什么稍微划了一下,没感觉到疼。就欢蹦乱跳的急着往河东奶奶家的方向赶去了。
走过河床,上到对岸高处的时候感觉脚脖 处被划的地方有一点湿湿的感觉,再往前走路过一家小卖部借着小卖部门口透出来的蜡烛的光赶忙看了看,才明白那是脚被玻璃划伤了,流了血。
也没觉得疼,前面不远小胡同尽头就到奶奶家了。
爷爷奶奶赶紧给我看了看伤口,拿一块白棉布上面抹了一些红霉素药膏把我的脚脖子包了起来。都嗔怪我“走路别那么急,要看着点路”我只急着说:奶奶,不是说你给我做了好吃的吗?
奶奶说着:早做好了,就等着你来呢。
于是在外屋,放好了饭桌,我忙着放好小板凳。让爷爷也赶紧坐下。
借着昏黄的烛光,奶奶把一个碗端了上来,放在饭桌中间,碗上还扣着一个碗当做盖子。我眼睛直直的盯着那个碗。奶奶垫了一块布,把那个上面的碗掀开来:顿时一股从来没用过的香味飘过来,那碗里面好像是一个金色的大馒头,被切了很多方块,就好像魔方上的块块,润润的,又像是鹅黄色的玉。
我急忙问:奶奶这是什么菜啊?你奶奶说:这是烧茄子。
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菜,更是从来没有吃过,那香味让我口水差不多都流下来了。我拿了筷子就想赶紧夹一块吃。奶奶急忙说:慢点,都是你的,热,油多别烫着。
我和爷爷奶奶那一个中秋的夜晚围坐在正正方方的木头的饭桌前,烛光映照着他们慈祥的目光和我稚气的脸。
那一碗烧茄子好香好甜啊,让我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感受到的只有美味和欢笑。
时光荏苒,岁月流逝。又临近三十多年以后的这个中秋节。
如今早已步入中年, 脚上的伤口还在,菜单上可以点的还有那一道“红烧茄子”。
伤痕已经随着年轮开始模糊,高档酒店里的那道红烧茄子以不似当年的那般香甜。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道记忆里香甜的好菜。会让我常常想起了那个围坐在饭桌,昏黄烛光下亲人的脸和目光。
不知道在你的记忆里有没有那么一道好菜,不但色香味俱全,还充满浓浓的人情味道呢......
文 自由自在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