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肝护肝的穴位有很多,但最常用、效果最好的主要有以下几个。这些穴位分布在脚、手、胸腹和背部,通过按摩或艾灸能帮助疏肝理气、调节情绪、缓解肝火,甚至辅助改善肝病症状。下面逐一介绍,语言尽量通俗,让你能轻松记住并学会使用。
一、太冲穴:肝经的“总开关”
位置:脚背第一、二脚趾之间的骨头缝里,靠近脚腕那块凹陷处。
怎么找:盘腿坐,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脚背第一、二脚趾的骨头,中间的凹陷就是太冲穴。
作用:
疏肝解郁:肝气郁结、情绪烦躁、爱生气时按这里,能像“开闸放水”一样把郁气散出去。
降肝火:肝火旺导致的头痛、头晕、口苦、眼睛红,按太冲能快速降温。
调月经: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按太冲能缓解气血不畅。
怎么用:
每天用拇指按压或打圈揉,每次5-10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宜。
如果肝火特别旺,可以配合行间穴(脚趾缝后方的凹陷)一起按,效果更好。
二、肝俞穴:肝脏的“后门”
位置: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两横指)。
怎么找:低头时摸到脖子后最突出的骨头(第七颈椎),往下数到第九块骨头(有小凹陷),再往两侧两指宽的位置。
作用:
养肝护肝:直接对应肝脏,按摩能增强肝功能,改善肝炎、脂肪肝等疾病。
缓解肝区疼痛:肝区隐痛、胀痛时按这里,能减轻不适。
明目安神:肝开窍于目,肝虚导致的视物模糊、失眠多梦,按肝俞有帮助。
怎么用:
俯卧或坐姿,用掌心或拇指揉按,每次5分钟,力度适中。
艾灸效果更佳,适合虚寒体质(怕冷、手脚凉)的人,每次灸10-15分钟。
三、期门穴:肝脏的“大本营”
位置:胸部乳头正下方,第六肋间隙(两侧对称)。
怎么找:平躺时,乳头下方第六根肋骨的凹陷处,左右各一个。
作用:
疏肝理气:肝气郁结引起的胸闷、胁痛、爱叹气,按期门能快速缓解。
调理肝胆:胆囊炎、胆结石、黄疸等肝胆问题,按这里能辅助改善。
增强免疫力:肝为“将军之官”,期门强健可提升整体抵抗力。
怎么用:
坐姿或仰卧,用拇指或掌根轻揉,每次3-5分钟,避免用力过猛刺伤内脏。
情绪低落时,可以配合深呼吸,边按边呼气,放松身心。
四、三阴交:肝脾肾的“交汇站”
位置: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四横指),胫骨后缘。
怎么找:脚踝向上量四横指,胫骨内侧骨头后方的凹陷处。
作用:
调肝养血:肝血不足导致的头晕、乏力、月经量少,按三阴交能补血。
健脾祛湿:脾虚湿重引起的腹胀、腹泻、水肿,这里也能调理。
安神助眠: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睡前按三阴交效果不错。
怎么用:
睡前用拇指按压或打圈揉,左右各5分钟,力度以舒适为宜。
孕妇慎用,但非孕期女性调经、养颜可常按。
五、行间穴:肝火的“泄洪口”
位置:脚趾缝里,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处。
怎么找:脚趾自然弯曲,两趾缝后方的凹陷就是行间穴。
作用:
泻肝火:肝火旺导致的口苦、咽痛、牙龈出血,按这里能快速降温。
清头目:头痛、偏头痛、眼睛干涩,按行间穴能缓解。
调月经:经期烦躁、痛经,配合太冲穴按效果更佳。
怎么用:
用拇指点按或打圈揉,每次3-5分钟,力度稍重但别太疼。
肝火特别旺时,可以每天多按几次,但别过度。
六、大敦穴:肝经的“源头”
位置:大脚趾内侧,趾甲边缘外侧约2毫米处。
怎么找:脚趾伸直,大脚趾内侧靠近第二脚趾的趾甲角旁,有小凹陷。
作用:
清肝明目:肝火上炎导致的视物模糊、眼睛干涩,按这里能改善。
缓解头痛:偏头痛、太阳穴胀痛,按大敦穴有奇效。
调经止痛:痛经、经期腹痛,按大敦能缓解气血瘀滞。
怎么用:
用拇指指甲轻轻掐按,每次1-2分钟,力度适中。
适合肝火旺、易上火的人,但体质虚寒者慎用。
七、章门穴:肝脾的“调节器”
位置:侧腹部,第十一肋骨末端下方(屈肘时肘尖对准的位置)。
怎么找:侧卧或坐姿,摸到肋骨最下方那根(第十一肋),末端下方的凹陷就是章门穴。
作用:
疏肝健脾:肝郁脾虚引起的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按这里能调和。
缓解胁痛:肝区或肋骨下方疼痛,按章门能减轻不适。
辅助减肥:肝脾功能正常后,代谢提升,有助于控制体重。
怎么用:
用拇指或掌根轻揉,每次3-5分钟,避免用力过猛刺伤内脏。
饭后按揉效果更好,能促进消化。
八、阳陵泉:肝胆的“清道夫”
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头(膝盖外侧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怎么找:膝盖外侧摸到突出的骨头(腓骨头),向下1横指的凹陷就是阳陵泉。
作用:
疏肝利胆: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按这里能促进胆汁分泌。
缓解疼痛:膝关节痛、小腿抽筋,按阳陵泉能快速止痛。
调节情绪:肝胆湿热导致的易怒、焦虑,按这里能平复心情。
怎么用:
用拇指或掌根按压,每次5分钟,力度适中。
艾灸阳陵泉适合虚寒体质,能温通肝胆。
日常护肝小贴士
1. 情绪管理:肝主情志,生气伤肝,多按太冲、期门,保持心态平和。
2. 饮食清淡:少喝酒、少吃油腻,多吃绿叶菜(如菠菜、芹菜)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 规律作息:熬夜伤肝,尽量11点前睡觉,让肝脏有足够时间修复。
4. 适度运动: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能促进气血循环,但避免过度劳累。
这些穴位简单易学,日常多按按,对保肝护肝大有帮助。如果肝病症状严重(如持续疼痛、黄疸),还是要及时就医,穴位按摩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