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青少年之脑
儿童期的发展多源自成人与儿童间脑与脑的交互作用,儿童活动能力有限,多依赖于成人的扶助。
感知系统-决策系统-运动系统-记忆系统;大脑善于利用特定的时空条件去调节身体的移动,甚至可以说去调节生命的运动。
儿童大多数时间都花在发展自身潜在的或技术带来的运动技能方面。儿童的学习过程如何启动和运行的。儿童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主要的学习机制就是模仿。
一、镜像神经元
大多数动作由 动作顺序 构成;先后顺序;语言说、写也有顺序;要素的顺序重要,基本要素组合成更复杂的动作、语言。
我们对外做出反应,包括动作、语言、感受等;做出反应的前提基础是,我们脑中神经元要对事实、语言、感受等进行预先存储,然后接到刺激后进行检索调用。运动皮层和额叶的预动区。预动系统先形成一个运动顺序,运动顺序随后激活相关运动皮层系统,皮层系统再激活相关肌肉。
起预动作用的神经元系统称为 镜像神经元系统。
大脑具有此类系统:当看到别人的有意运动时,有创建一个相应的心智模板,然后据此启动回应性的模仿行为。该系统虽不产生即时回应,却能提高做出回应的概率。 提前介入做好准备,并下达命令做出真实回应。 从实效上讲,镜像神经元 将动作主体 与 观看主体 联系了起来。设想把一个人分为两个角色,一个是观察者,一个是行动者,从观察到行动,内部的联系是如何的,镜像神经元就是这个联系人。
人体有一个遍及所有感知系统的复杂的镜像神经元系统,使人既可以模仿他人的行为,也感知和体验他人的情感和心意。
人类与许多动物不同之处 ,儿童期许多基本的运动技能都需要练习才能得到,不像动物是本能使然,这个时期镜像神经元作用非常重要。
镜像神经元的模仿功能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我们感知到的外部运动、情感等,哪些需要立即作出反应,哪些不需要,还有另外一个判断系统来决策。 镜像神经元打通 了 动作主体 和 观看主体。 这里的打通、沟通 还要包含另外一种系统,即决策筛选系统。
沟通:我们的感觉系统各个部分紧密相连,互通有无。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沟通,动作是通过视觉触发的,我们看到别人握手的动作,知道这是问候互动,语言的问候也起到同样的作用。
这里的区别是 握手是通过视觉 发现的;而语言是通过听觉发现的。 作者认为语言问候时,我们看不到对方舌头的动作,如何能够知道别人的意图并作出回应呢?
作者认为,我们的感觉系统各部分紧密相连,互通有无,可以在脑中浮现不在眼前的事物,意思就是虽然我们看不到舌头的动作,但是我们在脑中却可以借助听觉、想像等其它感知系统功能 来在脑中浮现舌头的动作,在脑中激活与说话者 进行问候发声相同的说话程序。再经过 母亲语-即儿童声调的妈妈话,进行强化引导,逐渐正确地说出简单的音素组合,最终形成一口流利清晰的话语。
镜像神经元 只是说明了模仿、回应、共情这些现象。这里主要是从儿童角度进行阐述,为什么?因为,儿童需要大量模仿精熟运动、社交、沟通等技能,因此对于儿童来讲尤其重要。
移情与同情
超群技艺
类比
电子媒体-自闭症
掌握运动技能
儿童主要通过游戏、比赛掌握运动技能。
认知激发系统,激发认知活动,任何情绪的产生都包含着必须发展而维持的认知激发系统,人脑依靠这样的认知激发系统来认清各种危险。游戏与比赛能够激励儿童掌握对身心发展有益并对解决有趣问题有利的知识与技能。
艺术-体育
艺术、体育在发展和维持运动技能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各种身体活动对发展和维系儿童的功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心理运动
从身体运动到心理运动 都是人体的运动形式。宗教信仰、文学创作都是身心运动的结果 也是内容。
第二章 主要讲儿童大脑发育的特征。儿童围绕着尽快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确保顺利生存下来,突出的能力就是模仿,起主要作用的内部机体就是镜像神经,还有一个认知激发系统。
第三章 青少年之脑
基本特点
追新求异
多动
额叶快速发育,往往具体问题复杂化,看待世界理想化,说一套,做一套
顶叶快速发育,提高体育活动敏捷度,增强音乐活动节奏感
身体活动--助力小脑发展--训练小脑助力改进认知加工系统
引发学生注意的技巧
为什么要讲 注意,注意是什么? 注意的特点有哪些?注意和人的关系、注意的作用价值?影响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一种心理活动现象。 注意于人来讲是有 避害 趋利 的作用。影响注意的因素有 新奇 和 意外。
讲授课 练习题常用的知识传递方式和手段,但是却常常缺少 新奇和意外的要素, 情绪和认知 是增强记忆力的两大要素。
调动学生的感官、情绪,维持他们的注意力。 五感教学法,五感作文法,创设新奇和意外。在创设好的教学氛围上,也不必总是老师唱主角,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自行创建。
注意缺乏-多动障碍
P92
我思故我学(言下之意即思考对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引导学生思考的意义)
人脑功能的3个特点(学习相关的)一是人脑具有多重任务处理能力;二是人脑处理复杂问题有益于增强大脑的灵敏性;三是人脑积极参与学习时能产生新的神经元的突触连接。 因此,那些需要复杂 思维技能和互动教学策略 可以给人脑提供高效运转的机会。
思维课实施的基础是青少年初步具备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青少年高级思维能力的方法有:问题导向学习、从事科研项目、开展科学实验、进行专题探究、分析真实资料、写议论文、作学术报告、编写剧本、谱写乐曲、分析图形等。
刷题能起作用,多次记忆,加强记忆。
P130
如何辨析语音:
要成为善读者,必须能听辨、摆弄称作 音位 的语音。这里的音位 是不是音节? 百度:语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如普通话里“发(fā)”和“妈(mā)”两个词是靠f和m来区别的,f和m就是两个音位;“来(lái)”和“雷(léi)”两个词是靠a和e来区别的,a和e也是两个音位(一般用“//”的符号表示音位,如 /f/)。在汉语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不同的调类也是不同的音位。
这里的 音位 主要是能够起到区别作用的 主意单位,是通过比较存在的。相似的语音、拼音可以通过变换音位 而转换。这种音位游戏,如果不用看见书面 字词 就能在脑中进行操纵摆弄的话,就会促使大脑构建一条通向阅读的思维通道。 也是使学生能看懂所读到的字词的必由之路。
这个活动主要是针对单个的字 能促使大脑构建通向阅读的思维通道吗,这个思维通道是什么样的?
(这里的一个学习或游戏就是 训练孩子辨别相近的 读音 和字词,训练他在脑中直接转换。 )
--用拼读和书写作为阅读的先导
拼得对一般就写得对。明确讲授拼读规则及其细微差别的做法,对于阅读的促进作用有哪些呢?
阅读:视觉看到字词,口舌读出语音,大脑读到意义,如果从视学的形 到 口中的音 再到脑中的意 或者说是 3者之间的相互转换 是如何实现的呢?
儿童能够果断地将想到的语音写成字母,由此可以在其写作中恰当地使用字词,在阅读中识别字词的意义。
研究者建议:任何阅读课程都应和一种综合拼读教学法相配合。
P138
超越初级阅读水平
阅读是知识输入的第一关。小学高年级段及以后学段,学生面对更多更复杂的学科知识,相应的阅读任务也加大,需要更多方面的技能。学生必须构建宏大的词际网络来掌握复杂的词汇,深刻理解长句中各词义,增强神经元与大脑各区的连接,以回答涉及分析与综合的问题。
字词、语言,从概念学起,概念是世界的缩影、万物的复刻,思维的基石。
(平时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注重概念的认识和思考。通过概念的深刻认识和思考,扩展视野,精进思维,准确把握世界的本质。)
在小学高年级段要培养学生具备 自动性、流畅性、理解性 阅读能力。要注重培养以下高级思维能力,以达精熟阅读水平
扩充高级词汇数量--加快思维加工过程--深刻理解短语和复合句--熟悉构词常规和词际网络--评价和分析刊行的作品--形成有条不紊的思路,能按部就班解决问题--构思写作、演讲的腹稿--查阅各种资料拟写研究报告--阐明经阅读引发的想法和观念--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上面的内容可以分类为: 识记--思维--说--写--实践--读)
(以上的要求可以衍生出一些教法:识记理解一定量的高级复杂词汇,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挑出一些这样的词汇来加强学习;在识字、识词游戏中探寻字词构成规律;在阅读中引导孩子去分析和评价阅读文章、讲述阅读引发的想法和观念,提出问题、引发联想; 结合阅读的内容给孩子设置问题去思考解答;依照阅读的文章模写小作文,可以打腹稿进行说,也可以写)
大脑中的词形区域
大脑中有一个词形系统,用来分析字词的外形、拼法、发音和意义。这个系统是一个神经节,处于枕叶和颞叶交界处,由相互关联的神经元汇集而成。 这个系统在眼睛传来一个词的视觉神经信息时,就可以激活关于该词的一连串神经元活动,调用与该词相关的存储信息。
构建词际网络(背景信息)相互连接:
(首先,教师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关键词、专有名词和意义明确的短语,选出15-20个为宜;然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用选出的每个词或短语造句,每句最多用2个词或短语;完成阅读任务后,再去看造句,根据阅读内容判断造句对错。 也可以阅读到中间或某个阶段时,来看造句,并根据阅读的内容,通过调整用词或修改句子来反映自己阅读时学到的东西。)
分解式和定位式单词分析
带有精细激活模式的流畅阅读远胜依赖默读或朗读解码通道的初级阅读。
这里讲了两个学者的研究结论,是识记词语方面的。我们平时多用的 通过上下文线索辨识字词的有效性 并不如分解式 和 定位式词语分析法。
首先,引导学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某个字词的独特性并以此分析字词,弄清 字词的 形、音、意,体会其带来的感觉,将所见所闻所感 与 学生独特的兴趣挂勾,经过这样的过程该词就在操作记忆中形成了联想回环,提高识记该词的效率。其次,找到作为字词分析的定位条件,也证明了大脑在聚焦字词的特性,如偏旁部首,形声、会意、象形,在发挥辨识字词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