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据统计,我国抢劫罪和盗窃罪当中,青少年所占比例较前几年的大幅的提升,并且还有快速上涨的趋势。而在打架斗殴之类的犯罪当中,青少年是占相当高的比例。
为什么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会增加,有时候就是很小的事情,引起打人伤人事件发生,其实都是教养的问题。
“人性是养出来的。”李玫瑾教授说,一个新的生命开始后,大人怎样的价值观和养育方法决定了一个小孩长大后会过怎样的一生。
李玫瑾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二级警监。她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许多个案进行过详细剖析。
在《幽微的人性》这本书中,记录李玫瑾教授的访谈节目,通过剖析案例分析出人性是养出来的,健康的人生需要养生,”更需要养心。
人在幼年需要心理抚养,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问题3个问题:
1.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2.是否有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孩子?
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阶段,每个阶段需要父母来做些什么;心理抚育的内容哪些在先,哪些随后;哪些是基础性的心理抚育,哪些是一生的心理抚育?
看到这一堆问题,许多人肯定脑袋疼,但是在做好准备做父母时,请认真思考一下。
再看以下三个建议。
1,多陪伴孩子,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其实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十年,再除去睡觉,吃饭,独处,上厕所时间,剩下的时间也就三年。
有人觉得三年也多,其实可能还不到三年,你不能保证陪伴的时候是全心全意的陪伴,不要等孩子长大了再后悔。
在准备怀孕和养育孩子时,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备。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依恋期内(12岁之前),不让他(她)离开你的身边。
一般而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如逃学、撒谎、网瘾、顶撞父母、离家出走、动辄自杀,还有打架伤害、参与抢劫等,“心理发病期”多在12岁前后至18岁前后。但是,这一年龄段的行为问题和相关的心理问题都源于12岁之前,而且大多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方式。
好好陪伴,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用行动影响孩子,培养良好的观念。
2.善待他人是救命的东西
李教授讲的案例是2003年黄某用自制“木马床”疯狂杀害青少年的案件,在这个案件中最后那个孩子没有被杀。
而这个孩子之所以能绝地求生,来源于他的善良。他的母亲从小就教会了他善待他人。
在黄某要杀害他的时候,他哭着说“你别杀我,我是独生子,我有爸爸妈妈,我还有个没有胳膊和腿的大伯,还有个奶奶。你要是杀了我,他们以后怎么办啊?你也有妈妈,你如果就这么没了,你妈妈回来找不到你,她会怎么样呀?”
一番话令黄某大哭。黄某哭道,“我妈才不管我死活呢!我在与不在,他们都不管我!”
然后少年脱口而出,“如果这样的话,你要是不嫌弃我,等你老了,你把我认作干儿子,我陪你,我把你接过来,为你养老。”
人性是养出来的,而且,不是说给他讲空泛的道理,是他眼睛看到的“观”,内生于心的“念”,所谓观念,是经历之后产生的深刻印象和心像画面。
那位少年一定生活在善良的家庭,他的善意感化了黄某,救了自己的命。
请充满善意对待任何人,做父母的先做到再去影响孩子,以身作则,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言传身教,真的会救命。
3.做好性教育,教养好孩子
2021年3月2日,一篇来自人民日报关于“儿童防性侵教育纳入必修课”的报告引发家长们的热议,其中支持的人数超九成,69.33%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对未成年儿童进行性教育、防性侵教育,对于是否需要将对未成年儿童的性教育、防性侵教育纳入常态化教学,约54%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约42%的人表示有必要。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中国性教育工作者不足全国总人口的3%,剧增的儿童性侵案,让学校和家庭对性教育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多重视。
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从小开始。6岁之前要灌输给孩子怎样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而且应当由母亲来做,比如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而12岁前后的青春期,要让少年懂得“何为性别魅力与修养”,性教育应该是人从不懂事到懂事,从任性到理性,从心理不成熟到心理成熟的过渡教育。
做好性教育,预防性侵,保护好自己,不让家人担心。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想要种好花朵,也要勤浇水,勤施肥,勤修剪。
如果疏于打理,枝干会长歪,开不出好看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