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了一篇有关冥想给我带来的好处,结果就是收到了一些有关如何冥想的反馈,说实话关于冥想这个话题,其实在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情况,就是我自己一开始也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在乱流中穿行的。
前不久我都还被我师父强帅质疑,说我是不是在睡觉(滑稽),其实被质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谈论冥想的人不少,但是真正入门的少之又少,我能入门,完全就是意外。
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我也是不得其门,找不到方向,不仅在网络上寻找答案,还刻意去买了相关的书籍研究,最后却还是扫兴而归。
所以被质疑就再正常不过了,因为别说没有真正入门的人,就是我这个已经入门了冥想的人,也无法去解释冥想真正入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我只能说入门写没有入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曾经我刚开始跟着音视频练习观呼吸的时候,要么就是观着观着就睡着了,要么就是观着观着神游开小差去了,完全得不到法门而入。
试了调整呼吸,观想,听音乐,放视频,等等,其实都没有实际的用处,反而让我的心躁动不安,不仅没有理解到什么是冥想,反而让我一度的怀疑冥想的真假。
直到后面慢慢的对于冥想了解的加深,最深刻的就是有关大脑杂念产生这一块,当我们杂念产生的时候,如果我们刻意的去纠结或想要去除,反而会让杂念生长的更好,我们的注意力会像养分一样滋补杂念,从让起到反作用。
有了这个认知之后,我慢慢的摸索过程里,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我真正的进入到了冥想的世界里, 也许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也许更像是一瞬间的质变,反正就是当我有觉知的时候就已经是大脑一片清明了。
与过去杂念丛生的状态完全是天差地别,这一点我非常的确信,所以我对于自己冥想入门这件事很确信。
但是我不确信我的方法是否对其它人也有效,我无法清楚的描述这种状态,但我能举点例子来试图说明这个过程。
首先是有意识的去感知自我的存在,并保持这种专注不散,如果这种专注散掉了,也就是分心了,就需要有觉知的帮助,而觉知能力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只能在每一次觉知来临的时候,感知到觉知的状态,然后重新保持这种专注不散,随着觉知次数的增多,觉知能力就会慢慢的提高的。
这就像是刚开始学习自行车,主动控制车子左右偏倒一样,你需要时刻专注平衡,往往刚学习车子的人会主动偏向一边,然后去觉知另一边。
然后随着我们的觉知能力的提高,我们的控制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也就是说这种专注不散的时间会慢慢的增长,就像是自行车越发熟练后,偏向一边的时间增长一样的道理。
最后就是最关键的一部,这种专注由显意识转变为潜意识,也就是像背景一样的存在,就像是骑车子一样,学会以后,下意识的就会左右动,完全不再需要主动去控制了。
而冥想也是这样子的,当专注自我的意识时间保持的足够长的时候,这种专注就会转变为背景意识,这个过程我无法解释,就像是呼吸一样,当你想到的时候可以控制,当你没注意的时候也不会憋死,因为呼吸会自动运行。
当进入到这种背景状态之后,身体和意识都在自动的运行着,一种能感受但无自我的神奇世界体验就产生了,这种状态好似在睡觉,但又与睡眠有着明显的区别,就是知道自己的存在,却又感受不到自己。
好像自我已经虚化了,像是存在于背景中一样,没有实体感。
虽然还是有很多人会质疑我,我感觉也应该被质疑,但是我还是想把我如何变成今天这样子的行为过程分享出来给大家作个参考。
在很早的文章出我就提到过,我一开始是中午打座休息,然后我喜欢双手交叉合十,闭目数息,最主要的是我会主动幻想身边有无数看不见的游离能量,并且想象自己吸收这些看不见的能量,并让我感觉到舒服。
然后就是在这种似真似假的状态中,偶有几次午休完成以后,感觉状态无比之好,就像真的吸收进了很多能量一样舒爽,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特别喜欢午休端坐,因为期间我也试过躺着,结果是因为有睡的迹象反而午休过后一段时间内反而状态不佳,不仅没有很舒服的样子,反而有些困和难受。
于是多次尝试之后我发现,还是端坐半小时为最佳,刚开始坐的时候感觉其实是很难受的,所以我叫我很多的朋友照着我的样子做,他们都不愿意坚持。
但是我发现,随着坚持的时间增加,难受的感觉就会慢慢的转变成为舒服的感觉,并且越来越舒服,所以先有一点点难受是很正常的,一点难受都没有才不正常。
随着午休给我带来的舒服感的增加,就让我喜欢上了这种感觉,于是除了午休之外,只要有能偷闲的时间我都喜欢这样坐着,就这样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什么时候真正进入到冥想在大门也不知道,反正冥想给了我很多的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让我时刻都沐浴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