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常举叔本华关于“痛苦和无聊”的例子,也经常看到关于不吃苦就体会不到甜类似的。梅.萨藤写到关于在自我幽闭中保持生机的方法有一个是对比:“'如果不是独自生活又会怎么样?如果我有十个孩子每天早晨要去学校,在他们放学归来前我有一大堆衣的要洗情况会怎么样?如果其中两个孩子患了感冒躺在床上,浑身不舒服不知如何是好,情况又会怎么样?'这足以使我再回到独居中来——它好像——也的确是这样——是众神给予的一个再好不过的礼物。”在另一本书《心理医生的故事盒子》里心理医生打开手电筒拉上窗帘,问来访者看到了什么?来访者说看到了手电筒的一束光,心理医生的打开窗帘,屋内一片光亮,问来访者看到了光了吗?来访者说看不到了。因为在亮的地方是看不到光的,只有在黑暗中才能看到光。
心里想啥看到的都是啥。想说的是:今天突然想到我这阵子的无聊,也代表了这段日子平淡,平淡也代表了平安,“痛苦和无聊”之间,现在处于无聊的一端,想念激情、变化,而变化一定会伴随有痛苦,首先不确定性本身就让人不安,就会有痛苦的感受。能过一成不变重复的日子本身就是幸福,而过不上或者不甘于这样的生活,这种安稳的幸福就难以体会到。
对于这种哲理性的分析,对我很难说得清,就这意思吧。
前几天有个不太熟的熟人过来出差,娃爹又想召集人一起吃饭,问我有没有时间?我一个闲人也找不出没时间的理由呀,其实心里是抗拒的,因为时间紧,没召集成,我暗自开心。娃爹一个人去陪吃饭,问我要不要去,赶紧拒绝。
前天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当天是大 姐的生日,大姐自己都不记得是自己生日了,我发个红包给大姐,问她生日给自己做点啥?答:随便吃的。提到姐夫跟团旅游去了,她嫌热没去,提到15日姐夫和伙伴们还想要到杭州来玩儿。我顿时又有了压力了,好在有娃爹,这种招待的事他会安排好的。但总归是我家的事,吃过晚饭,还是决定自己问问姐夫的出行安排,结果一问大姐,说姐夫他们嫌天热不来了,松一口气。我是有多怕麻烦吧,既怕麻烦别人,更怕别人麻烦我,哈哈。其实多数麻烦是自找的。娃爹为什么就这么不怕被麻烦,乐此不疲。以前会嫌他爱管闲事,现在不说了,爱管就管去吧,只要他开心,只要不让我管,哈哈。
本是两件小事,对我就有了一定的困扰,成了大事,说明我遇到的事有多少,大事总有人替我承担了。以前这样的事我还会有强烈的情绪想要去逃避的,现在还会有,但没有那么强烈,也在学着面对,试着接受,人能一辈子不长大也是幸福的吧!
今天买的绿植到了,平时看电影的网站打不开,买了一个月的视频会员,看了部电影《茱莉与茱莉娅》,挺应,。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吧。闺蜜有一天在我们仨的群里问:人活着的终极目标到底是什么?讨论半天,结论是终极目标就是活着。
这两天烙了饼,炖了银耳红枣羹,也还是在努力吧,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