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本书第二章(1958—1976:工业化初期的三次危机及其外资外债背景)的第四节和第五节内容,作者主要介绍了1974—1976年发生的经济危机,这也是发生在国家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内的第三次经济危机,也是这个阶段的最后一次危机。
这次危机的发生,起源于1971年以毛泽东主席认可的、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四三方案”(引进43亿美元的西方设备)为内容的第二次对外引资——引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设备和资金,把过分偏于军重工业的经济结构转向偏重民生经济。
由于主要依靠引进更为昂贵的项目和服务来调整国内工业结构,中国几乎马上就出现了与“一五”计划(从苏联引进外资)完成后类似的问题。
在1974年开始投产引进的成套设备以后,财政赤字连续突破100亿元,而当时的国家财政总规模才800亿元左右,这导致国家进行扩大再生产的投资能力再次严重不足,也就爆发来第三次经济危机。
随之,还是政府应对危机的“路径依赖”——1974—1976年政府不得不再次动员数百万城市过剩劳动力到农村,由农村集体所有制条件下的“大锅饭”来承担他们的基本生存保障,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三批、也是最后的一批知青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