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杨频梵来说,下午的工作要枯燥的很多,都是些重复的流程性工作,几乎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可言。
他两点开始工作,再一次复制下订单号,然后开始第二次进货,填写快递号,就这样大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接着就需要去仓考打包,仓库距离他现在的办公室大概十分钟的路程。
十分钟,对于杨频梵来说可以听一节课,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可以总结下上午的工作,可以回想下早上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是单纯的观察下生活,记录些灵感。
就现在而言,杨频梵在路上听课的时间较多,等到到了仓库,还可以先花5分钟做个笔记,然后再打包。
打包没有什么趣味可言,无非就是核对快递号,打印面单,然后拆快递,打包,贴单。
整个过程很是简单,不过也不太容易做好。
问题就在于核对订单上,以前杨频梵就是对一个快递号,然后就开始打包,但后来发现,这样有时会发错货,而对于跨境来说,发错货的损失非常大,因为20美金以下,不予退货回国,所以一单打包出错,客户发起退款,那么你可能要损失十单的利润。
所以订单号的核对是第一步,物品的核对是第二步,主要包含尺码,颜色,以及款式。
因为国内有些供应商也不是很靠谱,时常会发错货,所以这一步就越发显得重要起来。
而这其中,款式是最难确认的,尤其是在款式相近的时候,因为你不可能做到每个包裹都完全打开,然后和图片上的内容一一核对,这样效率太低了。
所以对于这点只能从源头上解决,对于这样不靠谱的供应商一律换掉。
按照道理来说,一旦出现物品不正确的情况,就应该立刻停止打包,不然就算你发出去了,也会得不偿失。
但杨频梵起初并不是这样的,虽然在认知上,他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但是在情感上,他总是会自我代入,比如对方或许不在乎,亦或者他本来就订小了一码,现在跟他发大一码正好合适,再或者物流要半个多月才能到,他收到后可能连自己当初定的什么款式都不知道了。
总之在物品出现错误的哪一刻,杨频梵脑海中会出现无数种想法,然后轻而易举的说服自己,先发出再说,至于理性推导的情况,可能根本不会发生。
这种靠着自我感觉行事的办法,杨频梵一开始还洋洋得意,认为自己能够快速的把工作做完。而相比于同事,每次打个包都有问着问那,到最后还是会留下一大堆的问题包裹来说,自己简直太会随机应变了。
但这种靠感觉做事的方法,终究靠不住,等待它的必然是现实的毒打,毕竟社会的运行规则并不会随着自我意志而转移。
刚开始会有些差评,说收到的货物尺寸不对;然后会有一些退款,说是东西与实物不符。
杨频梵想,做电商的这种情况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你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很满意。
但他的同事不行,他同事要追根溯源,要搞清楚错误的原因在哪里,到底是流程的问题,还是个人大意的原因。
所以他同事对于杨频梵打包情况彻底的“盘查”了一遍,刚开始杨频梵还支支吾吾,大多归结于自己太大意了。但他同事并不吃这一套,问的极其细致,大意,也得说个怎么大意的?
是流程上没有核对尺码和颜色?还是自己核对了,但是没有看清楚?还是看清楚了,最后拿错了?没看清楚原因又是什么?拿错了又是什么原因?……
有几次杨频梵都被问烦了,不过也是极其克制的没有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他同事说的是对的,而之所以要问这么细致,也不过是想要在流程设计上,来规避这些动作。
但对于他同事这些理性的人来说,可能打死他也想不到,有人会在明知道订单是错误的情况下,还是会照常发送。
不过好在,在他同事的影响下,杨频梵慢慢的开始理性起来,即用理性思考的结果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而不是靠着感觉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用杨频梵的话来说,以前出门的时候,看到外面乌云密布,推测可能会下雨,但因为自己不想带伞,所以脑袋里回想,我就出去一会,应该没有事,而且都这么久了还没有下,也不可能我一出门就下吧。
而且自己向来运气很好,可能一出门就天晴了呢?
于是杨频梵在理性推导出,需要带伞的出门才是最优选择的情况下,毅然决定的选择了自己的感觉,不想带伞的感觉。
而这是什么?这就是一种赌博,如果自己的感觉错了,没关系呀,反正自己已经想到了。如果自己感觉对了,马上就会高兴起来,你看吧,你们都错了,就我对了,哈哈哈。
这种极少数的喜悦和优越感,能够盖住大部分错误带来的后果,所以这种感觉行事,杨频梵一直没有改过,毕竟以前就一个人,自己的错误自己承担。
就像是一个赌徒,哪怕输掉了十几二十次,只要赢了一次,之前的输掉的晦气就会全部丧失,并且以为自己时来运转,于是又靠着感觉大力下注,直至自己倾家荡产。
不过好在杨频梵,遇到了一个好同事,在他的影响下,帮助他认清了这一点:生活不是靠着当下的感觉而变好的,而是靠克服重重困难而变好的。
就像是杨频梵的打包,虽然把所有包裹都打完,并全部发出的感觉很好,但错误的代价永远不会缺席,即便它至少得半个月后才能展现出来。
当然,现在的杨频梵不再会出现这种靠感觉行事的行为,所以打包不仅变得枯燥无味,还更加繁琐起来——比如这个包裹供应商发的不对,这个货没有囤货了,这个客人说要改尺码了,这个客人取货率不达标,等等原先被他选择性忽略的问题,现在都要面对,并且克服。
而为了给这枯燥无味的时间,增加一点调味品,杨频梵经常是以听书作为背景音进行打包,如果书中全程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那么可能听了一下午,他也不知道自己听了啥。
但如果有感兴趣的东西,哪怕就是一个金句,他都能立刻接收到。他想这也是一种利用时间的做法吧。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