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无限的意识;我不是可以意识到某样东西的一个人。我的身体和心灵只是意识的工具。在我关注到意识时,就会停止心灵中永不停歇的思考,让我充满安宁。把注意力放在更广阔的事物上,不再去关注那些细枝末节。
意识练习:第一步:问问自己“我有意识吗?”第二步:注意到我的意识。第三步:保持意识状态。
一、看得见别人的好才能获得新生
对笑来老师最重要的三本书,他们分别是:·
钱钟书的《围城》--修辞启蒙书籍,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庄园》·--英文启蒙书籍,文森特·鲁吉罗的《超越感觉》--逻辑启蒙书籍。
《Beyond Feeling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中讲了一段:
第一个阶段:我不好,你也不好·
第二个阶段:我不好,但是你挺好的·
第三个阶段:我挺好的,但是你不好·
第四个阶段: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围绕着这四个阶段:1.绝大多数人总是在第二和第三个阶段反复穿梭,也就是要么我好你不好;要么我不好,你挺好。2.第四个阶段极其美好,但要到达却难上加难。3.主动应用元认知能力,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才是唯一靠谱的方法论。
从小的教育就有黑白,有对错,没有百花齐放都是好的答案。所以在成人后只要认为自己对的情况下,总希望家人按自己想法来办事,一旦不在计划内事情就会生气控制不了情绪。我是对的,为什么不听。世上哪有什么对错,不过每个人经历的事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
比较产生幸福感。身边的人都不好,很容易心态平衡。我不好,你好,那就是你有家庭背景或者碰好运气。那我好你不好,就是我努力+被认可+运气。要达到第四阶段,要看到自己好和别人的好。这不容易,认可别人的好,就如同确认自己技不如人一样的让人难过。所以,当你在某些方面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普遍承认,真正做到心态平和,就可能不必费心去比较了,就可能去看到自己的好,才能去欣赏别人的好!
无论如何,启动应用元认知能力,把注意力放在你的成长上。一切可能的注意力都放到自己的成长上去。只有达到第四阶段,看问题的角度才会更宽阔,从周围的人身上身上学到大量的好东西。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思考与行动
1.在你内心隐秘的角落,你见不得谁的好?为什么?(好朋友好同学,因为我们是相同的经历,你比好就证明了我的失败)
2.准备一个本子,只用来记录自己在这方面的元认知能力调用的过程。(关注自己成长,注意自己每天学习计划是否完成,在日常遇到问题思考是否更周全,是否还在抱怨,学习的技能是否质的提升,对身边的朋友是否有作用)
3.你在你所不喜欢的人甚至讨厌的人身上学到过什么重要道理?你为什么不喜欢那个人?你学到的是什么?那东西为什么那么重要?(无背景的人只能靠专业能力改变自己,那个人只注重小团队很自私,如果我没有勾心斗角的能力,就在专业上死磕,让别人无话可说)
把注意力放在自已身上,让自己能力达到普遍认可,才能体验第四阶段的美。我想对孩子说的话,没有家庭背景的孩子只能靠知识改变命运,没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只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才能让你的选择更多样化!解决温饱的成本是普通人生活中大事,所以很难有人在自己经济不充足条件下能看到更多人的美好!
二、集中
宝洁公司多年前以多品牌致胜,后来砍掉旗下90到100个品牌。到底企业要不要多品牌?
概念:领导力:小
是什么决定了企业做事的多少,规模的大小,也就是企业的边界呢?是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的对比。交易成本越低,越应该外部化;管理成本越低,越应该内部化。在外部条件变化 ,移动互联网,带来了“交易成本”的极大降低,企业的边界不断往内收缩,未来的企业会越做越小,而不是越做越大。
运用:通过变小,获得专注
第一,创业公司,要克制招人冲动。减少一次性资源的投入,可以保证自己创业期的战略灵活性和对核心能力的专注度。用交易的方式,合作的心态,分利的胸怀,替代部分管理的手段,来解决资源问题。
第二,成熟公司,要缩小企业规模。成熟期的企业,应该常去健身房,给组织瘦身,甚至把机构切小,让更多人直接面对市场。
第三,转型公司,要追求战略专注。任正非说:华为不在非战略机会点上,浪费战略资源。
以前的公司都想做大做强,在互联网的今天 ,得想想怎么如何成为大公司里面最瘦的那个。现在的公司,是否有些工作,可以通过合作分利的方式,而不是自己做的方式来完成呢?对于渠道公司来讲,除了市场资源要自己把握,其他都是借力,借厂家技术实力开发新品,借厂家宣传力量宣传新产品和技术 ,借客户的产品的认可来使用,我们要做的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务 ,在客户需要产品时提供产品,有问题时联系厂家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