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期《圆桌派》上,老戏骨李光复谈及阅历时说:
“想要增长阅历,你得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还要悟百种业。”
人生,是一个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
行走、读书、做事,正是自我成长的三把钥匙。
2.稻盛和夫说:“工作是场修行,我们应该像僧人那样用心感悟。”
这也正是李光复老师所说的“悟百种业”,带着使命感去工作,把自己放到事上练。
每做一件事,都是在经历一场艰苦的跋涉。
3.杨绛先生在《杂忆与杂写》中说: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的本身。”
每个人都可以真诚地投入一种自我完善中。
去游历,在天地间得到滋养;去读书,丰盈你的内在世界;去做事,在际遇中历练。
4.古人云:“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内不愧于心。”
真正有教养的人,不论人前人后,心里都有一杆秤,时刻掂量着自己的言行。
5.曾国藩在一封家书中说:
“古往今来,导致失败的原因,一是态度傲慢,二是言语多而不当。”
言多必失,话说得越多,越容易惹来是非。
6.海明威说:“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学说话,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学闭嘴。”
当你在纠结到底要不要说时,最好的选择,就是沉默。
不知道的事情,不评价;看透的事情,不拆穿;无谓的事情,不多言。
学会闭嘴,给别人留空间,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7.史学家黄宗羲说过:“少欲觉身轻。”
保持理性消费,可买可不买的东西,一律不买。
当你不为外物所累,便能安于内心恬淡,享受生活富足。
8.很认同这句话:“坏脾气是一把双刃剑,刺伤别人的同时,也伤了自己。”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磕碰,有时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能引发激烈的情绪。
但发脾气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事态不断恶化,把自己拖进泥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