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芝兰
这是参与寒假共读书籍《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中的第四条,作为教师需要树立新的观念即以对自己成长最有价值的方式来备课、写教案。
记得当时看到这个就一下子来了精神,因为自己一直不会备课。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有一些吃惊了,怎么可能?教了好几年的语文老师怎么会不会备课?!事实是我确实不会备课。看到同事D在没课的时候总会不断阅读文本,翻阅教参,时不时的还会写一点什么。记得我问过她好几次,她的回答都是备课呀,看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说实话我不明白,听了还是一头雾水,不知怎么备课。因为我也尝试如此这样,可每次总是翻阅几分钟就不知道要干些什么了,或者说那些文字就只是文字在那里,我不知道我要备的点在哪里。
幸好我遇到了《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幸好我选择了这本书,幸好我果断买了这本书。
书中提到了名师于漪的“一课三备”:首先,动员和检验自己的脑力,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经验及价值观来备课、写教案及独立备课。其次,参考辅助资料,如名师的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等,在对比中完善教案,提升自己。最后,通过课堂实践检验自己备课的质量,总结经验,查缺补漏,拉长短板。
反观自己在备课时的手足无措,完全是自己一向轻备课的思想。之前一直带低年级,内容浅显,就不再积极备课。事实上低年级也是要认真备课,不断检视自己的教学质量的。还有自己不曾独立备课,大多数是借助参考资料,用了“拿来主义”的精神,对于查缺补漏更是无从所有。这在下学期一定是要改正的,端正自己态度,认真备好每一课。
书中还提到,做好充足的上课准备,以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方案的方式体现出来,使备课写教案的实质。充足的课堂教学准备至少应包括这些内容:一、清晰明确而且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或者直接以学生的学习目标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来体现。二、充足的教学内容或者资源,以支持学生学习和完成学习任务。三、预设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课堂推进有程序和步骤安排。四、充分预设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达到的高度,并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持。五、学生学习目标或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测、评价、反馈与补救安排。
的确如此,充足的课堂教学准备绝不是老师脑子一热就能凭空完成的。那么对于我课堂上的灵光一闪的活动,他们的目标又在哪里?这是我从未思考过的,这下子明白了自己教学课堂上语言组织的失败,提问题时的不够严谨以及总是不能按时达成教学目标的原因都是源于课前的准备不足。
备课的依托是认真阅读教材,或者说备课要围绕着教材内容展开。所有的课堂教学准备都是在认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的。写文章是深入思考,让思维更清晰、认识更明确的有效方式。所以,备课时用类似于且读后感的方式研读教材,有益于把上面五个备课问题思考清楚深入。
把教材当成文章,围绕着五个备课目标,边读边思考、边批注,调动自己所有的智慧储备,最后把所思所想写成一篇文章,能够有效提升备课质量。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修炼。
当然,教师不需要每一节课都写教材,解读文章,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允许。但是对于难教的课,如语文中的经典文本,教学单元是重难点,主题宏大开放的等等,则应有意识地在备课时写一写文本解读文章,然后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教学设计。每个学期不必多,能认真写上两三篇,一定会受益匪浅。
刚好今天又听了薛法根老师的讲座《文本解读的六种方法》即提领法、还原法、原型法、见人法、降维法和要素法。有了名师的指路,进而去发现文本价值,透彻解读教材,我想我需要的唯有坚持。下学期开学后的写作目标就聚焦于教案写作,以此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