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自我成长和支持
相关数据显示:
患忧郁症的女人和男人的比例是5:1。
女人患忧郁症风险最高的是3岁以内孩子的妈妈。
可以判断,女人在步入妈妈这个阶段后,会面临很大的情绪挑战。(也是处理曾经积压的情绪和问题的一个机会)
一方面,女人在这个阶段身体变化太大,再加上照顾孩子非常辛苦,让妈妈的身体大大透支,情绪状态很难把控;
另一方面,出于对孩子的爱,妈妈又容易对自己提出较以前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妈妈需要不断自觉地去观察自己、调节状态。
妈妈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
1.运动
对于孩子在3岁以内的妈妈来说,激素是影响情绪的最大力量之一,因此运动就变成改善情绪的最有效方法。(运动是唯一一种能帮助我们分泌平衡心理的激素的行为)
运动的要求,必须持续30~45分钟。(30分钟以内的运动只能让骨骼松动一下,持续到30分钟以上,身体开始发热,并微微出一点汗时,调整情绪的激素才能被激发出来)
推荐快走(比散步快一点的速度)和瑜伽这类运动量不是太大的运动,否则会给妈妈造成负担。
另外,一星期至少要保证五天运动。(坚持下来会看到自己整个人的身体、精神、情绪有很大改变)
2.保证休息
每周至少半天,把孩子交给让你放心的人,自己去做一些喜欢、放松的事情。(快速充电的办法之一)
做让自己最开心的事情,整个人的身心从与孩子相关的琐事中抽离出来,好好享受自己的时光,和自己待在一起。
3.身体觉察
量力而行,不能要强而忽略了自己能力的底线。
我们会有很多欺瞒自己头脑的借口,但身体却是一面最真实、准确的镜子,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当总是感觉身体疲倦时,就是必须做出调整的最后信号了。
学习很多东西,可以让人进步,但平衡更重要。
当身体感觉不舒服时,要果断地把一些工作塞给老公或花钱雇人去做。
4.和家人保持沟通
和人的相处,会直接影响每个人的情绪。
我们尽量做到和家人保持一致性沟通,不指责、不攻击、不讨好,如实地说出自己的感受、需求,不要等到情绪太满,忍无可忍时才用怒气去沟通。
5.找出情绪根源
任何情绪“爆炸”的根源其实都指向我们内在原本就没有处理好的问题。
心力不够时,暂时不用去管这个问题,一旦生命能量回来,一定要回过头问问自己:“我的情绪垃圾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可能从工作来,可能从人际关系来,可能从很低的自我价值感来,可能从童年的经历来……总之,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不解决,情绪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碰到契机就会爆发。
看完这段内容,我非常有感触。
咱家哥哥的出生,相对来说,应该是在我和刘先森两个家庭都做好准备的情况下,来到这个世界的。
当时,整个孕期,我都在上班。
而刘先森,身为高校教师,几乎每天都穿梭在武汉-鄂州两个城市之间。
早上5:00起床出门赶车,下午15:00后又匆匆往回赶。单趟耗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三小时。
遇上雨天,亦或是那天有突发事件耽搁下下,回程可能就比较“曲折”,这情景随时提起,刘先森都能讲上几小时的故事,我想。
那会儿的我,也是特别艰辛。
每日上下班,早中晚来回4趟,每趟步行半小时(正常人22~25分钟)甚至更久。
中午下班休息时间2小时。回家自己弄饭,吃完又赶去上班。天晴大太阳,雨天又是风又是雨,地还滑……现在想想,真的很佩服当时的自己。
整个孕期,都是和刘先森两人一起生活。晚餐多半是等刘先森下班从武汉赶回来。每天都是累且快乐的日子。两人每天的锻炼也是足够的了。
哥哥如愿健康的来到我们身边。
月子里由细心有爱的姑姑和妈妈,还有刘先森一起陪伴照顾,整个人完全被幸福美满快乐所包围。
哥哥也如愿快乐健康的成长着。整个家庭也是和睦有爱的模样。
后来妹妹在预料之中,也是意料之外(提前了),来到咱家报道了。
身边2岁的哥哥,还正是依恋妈妈的年纪,身体里有了妹妹存在,也不可大意,工作还需继续,与老人一起相处也有了一年多的时间,各种生活习惯的不同,也日渐显露,貌似一夜之间各种不适瞬间袭来,与刘先森的沟通也变得困难重重。
整个孕期,那是简直了,吃不到合口的饭菜,上班之余的时间就是照顾哥哥,完全没有作为孕妈妈的运动休息时间,工作上也是相当吃力。
甚至后期孕检出现异常,也没有人在意……
妹妹出生的日子越来越进,我也在担心受怕中煎熬。既希望妹妹早点出来,又担心妹妹的健康状况。
相隔3年的剖腹二胎妈妈,而且算是高龄产妇了,医院几次提出要提前入院剖腹……
现在回忆起来,都不敢细细回忆当时的感受了,真的是心有余悸。
慌乱中,不顾家人意愿,自作主张与月嫂签订了合同。
记得最终回的产检,是我弟弟请假陪我去的。当时医生强烈建议立即住院,担心妈妈身体的安危。
在医院里,是回,还是住院,我那个纠结呀,考虑了几个小时……
妹妹还算顺利的出生,幸亏有了月嫂的帮助,帮我带了妹妹43天。
也就是在那会儿,妹妹身体状况出现了异常,发生率极低的异常。
每天都需要去医院做康复,越早越好,恢复的可能性也不是很乐观。
记忆中是在妹妹二十多天的时候,发现妹妹身体异常的。
因为种种原因,待到满月(30天)后,才开始坚持去做康复。
每天早上5:30左右起床,简单的洗漱完毕,把深睡中的妹妹包裹着出门。
大约1.2小时的车程,刘先森送至医院门口,我抱着妹妹赶快下车,去康复门诊排队,刘先森也匆匆赶去上班。
那段时间也奇怪,如同妹妹这般病例的婴儿有二十好几个。很多是其他城市慕名而来就诊的,为了康复,在医院附近租房……
所以每次虽说我出门早,到了医院排队,总是在十多名,甚至更靠后。
康复的过程,每天有两个仪器,还有医生按摩,各做两次,中间停留时间及仪器康复时间,都有较严格的时间规定。
早上排队如果太靠后,可能上午只能做一次,另一次要留到下午。
许多家长,为了赶在上午完成康复治疗,每次康复的过程都是急匆匆的。
而我,虽说起得早,到医院的时间也早,可回去的时间都是中午刘先森忙完工作来接我,一整个上午,我几乎都是抱着妹妹,偶尔上厕所,也还抱着妹妹……后来买了二手推车,上厕所还把妹妹推进卫生间,厕所门都不敢关上。没办法,为了妹妹的安全啊,别家爷爷奶奶一起来,亦或是奶奶妈妈等等,而咱家只有妈妈一个人……
也幸亏是全程我一个人,我有我的步伐,慢一点儿,也稳一点儿,我不争不抢,不急不慌,稳定平和,遇上大家闹哄哄的,我等一等,避一避,缓一缓,待那波动平息,我才入内。
慢慢的,我情绪稳定了,妹妹的病情居然无意间飞速的好转,而我,居然未曾察觉。
在医生的点拨下,这位妈妈不急不慌,情绪稳定,娃也好的快……
那会儿,我还不太相信是因为我平稳的状态,才使得妹妹病情快速恢复的。
但现在回过头想想当时的情景,我信了。我相信妹妹病情能得以控制,能快速好转,与我的精心照料,与我稳定的情绪,是分不开的。
当然,当时我稳定的情绪,以至于现在的开悟,也有很大部分是当时在医院的所见所闻所悟出的。
那段艰辛的日子,很大程度上成就了现在稍有通透的自己。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