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减负不减压
自从“双减”政策的出台,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暗藏焦虑?
其实从官方消息一出来,家长们就炸锅了:
“一刀切!压根就解决不了升学压力!”
“没了补习班,人到中年了还得捡起课本!”
“白天当社畜,晚上当老师,怎么感觉更卷了?
对于孩子减负,家长们众说纷纭:
“学习减负倒是把升学压力、孩子出社会的生存压力也减小啊?“
“不竞争分数,穷人哪有出头天?”
“孩子马上就初升高了,现在还不让开补习班,不是每个父母都名校毕业的,难道要我的孩子没书读吗!”
“如果明补变暗补,接下去要花的钱更多了,越减负担越重。”
“支持是支持,现在的孩子们确实比我们当初累多了,但孩子假期不上补习班的话,没人带,就怕他与手机、电视过日”
为了让孩子未来的竞争力更强、有能力为自己谋一份不错的工作,多少家庭的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愁掉了头发,在外面做完牛马,回家还要给孩子做牛马,孩子配合还好,要是孩子还不愿意配合,多重压力下的父母,简直想哭死在家。
学业压力让谁都不好受
《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生与父母发生过冲突的最多(82.1%),冲突主要发生在学习(55.8%)、生活习惯(43.8%)、家务事(25.6%)、上网(25.2%)和对事物的想法或看法(21.1%)等方面。
数据显示,超过50%的亲子冲突集中在学习上!
那作为父母,如何才能正确地处理与孩子在学习问题上的冲突呢?
02
冲突是进入更好关系的必经阶段
各位父母,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在教育孩子?
规训他们?
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马上批评指正?
命令孩子要做到这些、那些?
不接受孩子反驳自己?
……
可冲突与矛盾是走向真正爱孩子的必经之路!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冲突” 能帮助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更进一步。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会经历以下3个阶段:
和谐阶段:情感联系紧密,忽视与父母的冲突。很多孩子,包括成年之后仍过度依赖父母的爱与认可,不敢和父母冲突,维持着和谐的关系。这时候的和谐可能是健康的关系,也可能只是浮于表面的平静,只是压抑着情绪,尽量服从于父母的权威。
冲突阶段:逐渐摆脱依赖,面对和解决与父母的矛盾、分歧。随着冲突矛盾的加剧、内心力量的增强,孩子开始敢于向父母表达自己独立的观点。在此阶段,孩子会频繁与父母讨论具有巨大差异的认知、想法、三观,甚至发生剧烈冲突。存在冲突的同时,孩子与父母仍可以彼此支持与关心。
代际自治状态:和父母建立清晰边界。在一次次地冲突中,孩子在内心当中意识到 “我是我,父母是父母”,孩子不再过度依赖父母的认可与关爱,能自主处理情绪、不再被父母过度支配和影响,建立起自我价值观、和父母存在差异但能彼此尊重各自的想法和选择,并维持情感联系。
少数和父母冲突巨大的人,可能会通过远离父母的方式实现代际自治。也就是逃离原生家庭,不再愿意与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甚至周末宁愿在学校也不愿意回家,经济独立后更是远走高飞,不再与父母有联系。
03
突破冲突,让我们都更爱对方
处在 “冲突” 阶段的父母,存在着和孩子在认知、三观上的差异。
如何顺利度过冲突阶段?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处理相应的部分呢?
选择合适的沟通技巧
父母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没有错,但所有亲子关系出现冲突的根源,都是父母没有学会怎么去跟孩子沟通。
a. 沟通前给孩子的情绪打个 “预防针”
在与孩子沟通冲突与矛盾巨大的话题时,对方很可能产生强烈情绪,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给孩子打个 “预防针”。
比如在沟通前,你可以这样说 :“宝贝,我知道这会让你很难受,因为我爱你、想要你更好,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我也希望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b. 给孩子接受差异留下思考时间
当我们和孩子提出差异巨大的需求,并要求对方立刻接受时,容易激发对方的负面情绪。
比如,放假时,孩子表姐自主选择买了网课进行学习,如果你见状直接和孩子说 “我给你的必修课程都买了假期的网课班,你这个假期必须去给我全部完成”,孩子肯定会心态炸裂。
不妨这样和他们说 :“我想和您谈谈学习的问题,但是我现在不需要答案。我只想把它放在那儿,让你考虑一下。”
给孩子留下反应和思考的时间。这一方面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你更耐心、理智、成熟。
c. 暂停冲突,休息后再进行沟通
尽管你付出很多努力,仍可能会与孩子发生剧烈争执,此时,不妨先停止争执,想一想如何能更好地沟通,等双方都冷静时再进行沟通。
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家庭教育观念明显改善,意识到快乐教育能给孩子轻松的学习环境,也能让自己摆脱精神压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