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6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第三部分
捡起英语第二个星期,对透析法阅读英文原著和真英文语料,有了清晰的理解,能顺利推进。在同步练习听力泡脑子和听新闻的过程中,感觉非常吃力!完全是听不懂的状态,偶尔碰到几个能听不懂的单词,但是对理解整个段落的意思完全没有帮助,感觉还是应该针对性的找点解决办法。当然这个结果的出现,不排除有听力材料选择难度和生词量的影响,戒掉着急的心态后,但找一些网上高手的做法,反思一下基础部分有无疏漏总是有益无害。
重读龙飞虎的《6个月》第三部分:快速学会英语的七个关键行为,这遍读的时候去掉了6个月这个时长预期,也找到了强烈的工作与动机结合点,就是搞定英文面试,能自如使用,浏览专业的英文资料源,感觉应该是一种很惬意的状态,先勾画下远景画面。(哈哈),主要重新梳理了以下几个认识:
1、听觉过滤决定听力的效果: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个台湾女孩一直在台湾学英语到大学毕业,成绩一直很好,但移民到美国后,连基本生活对话都听不懂;国内有个类似的名人,不就是新东方的三巨头王强嘛,北大西语系毕业,费尽辛苦去美国后还想学英语,也是连一句都不懂,后来下决心换学计算机了。
这其实就是美国人通过一些他们捣鼓出来实验模型(确实这个从自然科学体系中借鉴过来的办法还是比较客观的,国外人总是喜欢从客观角度解释一个概念和现象),证明听觉系统有专门过滤语言音节的功能,对熟悉的语言,大脑的这个功能会把音节送到思维处理部分进行后续处理;对于不熟悉的音节,大脑会把音节过滤掉,就像排斥反应一样,听得人就像听到受到干扰后的电话信号一样,完全听不清。
2、外语发音的好坏要靠外语肌肉支撑:比如舌头和嗓子部分,你得先训练出这种有条件反射基础的生理机能,有的人连一个音素都没有认真的训练过,怎么会有好的发音。
3、心理状态影响学习效果:处在害怕、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下,大脑的所有精力都发在维持机体本身的“安全”和“生存”的目标上,没有办法再分配能支撑学习新东西的脑力资源出来。(其实这个和学习心境的调整是通用的)
4、管理好自己的渴望:我们说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但不是说你就可以希望在三天或两个星期内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能听懂BBC的新闻,这样不切实际的渴望,会让你非常失望和气馁,让你丢掉继续学习的兴趣、动力和热情。(这个观点同于习惯养成训练营里戒急戒贪的观点)
5、听力泡脑子的六个阶段:
(1)听得模糊
(2)开始听得清楚
(3)准确的预测
(4)直接听懂外语意思
(5)跟着复述
(6)主动开口说
,今天只是澄清了几个概念,耗时一个小时,下一节研究下听力输入和口语输出中的操作过程与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