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来得,拉开窗帘的瞬间,白蒙蒙的水汽便漫了玻璃上。我快步走向车,心里算着时间——今天送孩子回学校,得赶在晚自习前到,路上可不能耽搁。拉开车门,孩子已经把书包放在后排,手里还攥着本历史笔记。“先别看书,雾天伤眼睛。”我发动车子,车灯在雾里撞出一片浅黄,前方的路像被裹在棉絮里,只能缓缓往前挪。“妈,上周月考的历史卷子,我错题都弄明白了。”孩子忽然开口,声音打破了车厢里的安静,“就是政治主观题总答不到点上,老师说得多练材料分析。”我侧头看了他一眼,路灯的光映在他脸上,能看见眼底淡淡的疲惫。高一开学这几个月,他回家的次数少了,电话里也常说“在刷题”“要月考”。“别急,”我轻声说,“周末回来咱们一起看看答题思路,你平时记的笔记就很仔细,慢慢来总能找到窍门。”他“嗯”了一声,把笔记放在腿上,目光望向窗外的雾,忽然说:“其实学校的自习课挺好的,有同学一起学,比在家效率高。”雾渐渐薄了些,路边的树影慢慢清晰起来。车子驶过高架桥时,能看见远处的天际线透出一点微光。“到了学校记得添件衣服,宿舍窗户别开太大。”我叮嘱着,心里藏着些不舍,却又知道,他总要学着在新的环境里慢慢成长。
校门口的雾已经散得差不多了,孩子背上书包,转身时又回头:“妈,你路上小心。”我挥挥手,看着他走进校门的背影,忽然觉得这雾天的路途一点也不闷。那些关于学习的细碎闲聊,那些藏在话语里的努力,比晨光更暖,比雾散后的晴空更让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