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从哪里来:面对每一个不敢》
李一诺
77个笔记
第二部分 面对孩子,从不敢生到三娃妈妈
第二部分
面对孩子,从不敢生到三娃妈妈
第5章 为什么要孩子?
第5章
为什么要孩子?
人生这么苦,自己都没活明白,为什么生个孩子,让他来世上遭罪呢?
培养孩子“成功”的四条“低标准”,让我大开眼界。
→不生病。没有因为父母照顾不周而出大的健康问题,孩子自身的原因除外。
→不犯罪。孩子有正确的是非观,不做违法的事。
→不自杀。青少年时期不离家出走、不自杀,心理健康。
→能自食其力,快乐生活。
觉察练习·孩子
写一下,你对孩子有什么期待?
然后诚实地问自己,在你对孩子的期待里,有多少是以孩子为起点的,有多少是在投射你自己的人生遗憾?
这些遗憾是什么?也许现在可以开始尝试弥补自己的缺憾,而不是投射到孩子身上?
第6章 做妈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法宝
第6章
做妈妈的三个阶段和三个法宝
无法“两全”的职场妈妈
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和“真相”,也有走出来的路径。
第一个阶段:新生妈妈需要爱护自己、保存体力
爸爸们,多学习、多参与。
妈妈们,好好爱自己。
提醒自己,困难总会过去。
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和锻炼身体。
第二个阶段:幼儿
妈妈需要开动脑力、理解儿童
做妈妈第一个阶段的挑战,主要是身体、情绪、精力上的适应,我们需要对孩子无微不至地照顾和随时随地地回应。
第二个阶段最大的任务是理解儿童的发展规律。我们会发现儿童并不是小一号的成人,他的行为逻辑、情绪模式都和成人很不一样。比如,孩子在一定年龄时对秩序的敏感、对情绪的表达方式,都有内在的科学发展规律。
看见孩子,蹲下来,用孩子能懂的方式和他交流。
第三个阶段:儿童
妈妈要用“心”和孩子在一起
只需要放下自己的声音,保持开放的心态,跟随孩子的思路去思考他的问题,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其实做好父母,不需要成为超人,因为最重要的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和孩子保持心灵的联结。孩子喜欢你、信任你,有话愿意和你讲,只要这道门是打开且通畅的,你和孩子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面对、解决。反之,如果没有这条路径,就算孩子进了名校,有了好工作,看上去很完美,也会有深层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生命的其他方面和其他阶段呈现。
如何做到心灵的联结?只要做到一件事,就是让孩子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有十足的安全感。
这种接纳就是我们说的无条件的爱。我们常说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其实往往是有条件的——你要做好这个,要做到那个,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超过什么水平,我才爱你。
人都是有上进的内在力量的,而上进最重要的动力是自我驱动力。自我驱动力从哪里来?是靠生发而不是靠培养的。生发最可能发生在被接纳的有安全感的环境里。所以,构建这样的安全感,就是对孩子前途最负责任的做法。如何做到呢?有几个方法。
不要只关注孩子做了什么,要更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
不妨经常提醒自己,每天用这样的心情去看孩子:看到你真好!你在真好!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欣赏他们。
放下自己头脑里的声音,学会倾听
不倾听就不可能接纳。所以,试试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更重要的是放下自己脑子里想的事情,只是认真听孩子说什么,用心听,再给予回应。
提醒自己,多让孩子赢
讲到游戏力,其底层哲学是把自己放得比孩子低,让孩子显得很聪明、能干、高大。这可以总结成一个原则,就是提醒自己,多让孩子赢。
孩子的要求在他的世界里永远是“合理”的,他不知道我们成人世界里的规则,也意识不到这是不合理的。
养育孩子是一个会让人变得非常谦卑的过程,我们需要的是放下自己的执念,鼓励和接纳孩子的表达,让他们赢。
觉察练习·养育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的父母,你会用哪三个?为什么?
如果可以重来,你期盼有什么样的童年,有什么样的“理想”父母?
问问自己,你能不能在有孩子后,成为这样的父母?从今天开始,对孩子做一件你心中的“理想父母”会做的事吧。
第7章 职场妈妈需要的,是一个“老婆”
第7章
职场妈妈需要的,是一个“老婆”
不要对平衡有执念,生活最终是取舍
如何取舍,有标准
不断告诉自己,做妈妈和职场工作不相悖,还能加分
觉得招架不住的时候,不如放下自己强撑着的架子,趴下来哭一场。
妈妈们的难题,其实都有答案
难题一:我没时间!
但有方法解决,那就是把所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都变成高质量的时间,也就是上文讲的,让孩子被看见、被接纳、被听见的时间。
妈妈们会经常吐槽爸爸们,一个简单任务教五遍,爸爸仍然不能执行到位。我也经历过这些,但是后来想明白了,要对男性降低预期——不是他们不想做好(不排除有不想做好的),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和妈妈们比实在有限。
降低预期不意味着放弃,这之后的一步就是看到爸爸们的“优势”。
→不靠谱,可以等于好玩。
→愿意放手,对孩子有好处。
→和孩子做运动。
难题三:我累,没精力
→第一个问题:你说得都对,但听起来像“鸡汤”,孩子的学习和升学问题怎么解决?
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是专注力;专注力的前提是平和;平和的前提是有安全感。这是一个闭环。
而真正相互信任的亲密关系是有效家庭教育的起点,也是孩子幸福的基础。
→第二个问题:你说的安全感、真实,这些都对,但成长也需要很多特殊资源吧?
首先,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人真的想学习,那么他会发现资源到处都是。
其次,资源不是一个人成功的先决条件。我从2006年到2014年都参与麦肯锡的招聘,看到的都是最优秀的学校毕业的最优秀的人才。说实话,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有独占的资源而成功的。相反,有时候家里的好资源反而会成为对孩子的宠溺和累赘。
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想去哪里,有学习能力,可以找到并好好利用资源。
→第三个问题:别人都在“鸡娃”,而我们却这么“佛系”,用你说的方式对待孩子,能让他们适应真实社会的残酷竞争吗?
因为让孩子能够应对不友好环境的,恰恰是孩子接受的无条件的爱和自信。
觉察练习·关怀
不要把自己分成“职场人”和“妈妈”这两个角色,想象自己是合一的。
你、孩子、家庭、事业要发展,有一个共同的根基,那就是你自己愉悦、充盈的状态。
此刻的你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中?你又希望自己将会有什么样的状态?
你做什么能让自己保持这种愉悦、充盈的状态?
尝试用这样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吧!
第8章 做妈妈的真相:爱自己才能爱孩子
第8章
做妈妈的真相:爱自己才能爱孩子
我们生气的原因,是我们心里有一个剧本,眼前的孩子却没有按照这个剧本演。要反思的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心中的剧本。
其实我们经常处于“被挟持”的状态。
如何才能脱离这种状态?靠内在的工作,靠觉知。
不是孩子“惹我们生气”“让我们着急”,而是我们潜意识允许了这件事“让自己”生气。提醒自己可以有不同的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去回应。
我们知道觉悟,要进入当下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当下
我们和孩子的核心矛盾其实是时间的矛盾。成年人往往生活在过去或者未来,反思以前发生了什么,计划下一步要做什么,为过去懊悔,为未来焦虑。而孩子是活在当下的,他们眼里只有眼前的事。
觉悟的前提是敢于真实面对孩子是最真实的,能看穿你的一切伪装
觉悟是感受和给予无条件的爱孩子给我们的就是无条件的爱
孩子是通道让我们有机会面对自己最深的恐惧
纪伯伦的名篇《论孩子》说出的是真谛:
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
他们是生命自身的儿女。
他们借你而来,却并非来自你,
他们与你相依,却不从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为他们提供栖身之所,却不能禁锢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那是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设法效仿他们,但不要试图让他们像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可逆转,也无法停留于昨日。
回想一次次在低谷的时刻,最终能走出来,是靠自己做这三件事:接纳、转念、相信。
接纳:做妈妈是天下最难的工作
那些让人羡慕的朋友圈和公众号里的故事和图片并不是骗人的,它们只是在一个100帧的电影片段里取了最美好的一帧给你看。但你我都知道,这不是生活的全部真相。
我们常说终身学习,其实做父母才是终极的终身学习,因为每时每刻都有新的情况出现。我们需要在每个当下实时应对,不停地提醒自己看到孩子,内观、反思、调整。
转念:养育最大的困难,在父母的内心
焦虑的根源在于我们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某种不认可。所以我们要做的功课是自我接纳,而不是推着孩子实现我们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
这个世界不是淘汰制的,而是成全的,世界是多样的,每一个孩子都会因为他是他而在这个世界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这时候对世界的假设就会从残酷的竞争变成温暖的花园。
相信:其实所有的答案,都在眼前
第一,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第二,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幸福的关系。
就好像我们如果希望种子能发芽生枝,开出美丽的花,需要做的不是研究花有几片花瓣,需要怎样组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朵花,而是照顾好种子,浇水施肥。做到这些,花自然会美丽开放。
There isn't a perfect mom,a perfect house,a perfect kid,a perfect life.
There's just real.
And real is one mom after another after another
after another who wakes up in the morning and sees those kids
who call her mom.
And pulls herself up and tries.
She stumbles,but stands up.
She worries,but gives.
She loves,
She Mothers.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
从来就没有完美的妈妈、完美的房子、完美的孩子和完美的生活。
有的只是真实。
真实就是一个又一个妈妈
早晨醒来,看到喊她妈妈的孩子,
爬起来,继续努力,做一个好妈妈。
她会摔倒,但是会再站起来;
她会担心,但是会不停给予。
她用心爱,
只因为
她是妈妈。
觉察练习·接纳
我相信,翻开这本书的你一定是一个有爱、有追求的人。
但是我们真的能接纳全部的自己吗?
挑一个你最近发火的时刻,多问几个“为什么”,看到表象后面的那个“机器人”,就像这一章里我和自己对话那样,也和自己来一场真诚的对话吧!
-- 来自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