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成长都有背后的秘密
众所周知,助力孩子成长一定有秘诀。热爱教师职业的我一直在不停的探索助力孩子成长和发展的秘密。选择今天接力分享,也因为今天是女儿的七岁生日,是我兼任母亲和老师职业的第七个年头,对于育人之法又有了新的体悟。面对性格迥异,特质分明的,别人的、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引导上总有些浅薄的认知,作为接力文章和大家分享啦。
看懂气质与性格
心理学家的气质论说,气质受先天的影响,它能指导人性格的发展,江上易改秉性难易,这里的性就指气质,可见气质确实是很难改变的。还记得幼儿园阶段,女儿总给人内向、胆小、少语、害羞的印象。比如,对于解便问题,宁可解在裤子里也不会举手请老师帮助;对熟悉的伙伴,即使自己很想参与合作游戏也会站在旁边一直等待对方的邀请;对老师给出的手工任务,自己会拼劲全力完成到最好,即使自己的手还并不够灵活。为此幼儿园老师也多次找到我,指出孩子的手指能力较同龄人不够灵活、性格内向、不爱说话、胆小害羞等等问题。女儿的性格特点多数是受到气质的影响,属于比较典型的黏液质,安静稳重、沉默少言、做事主动性不够,思维灵活性较差。虽然这些气质特点很难改变,但是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可以帮助他在性格上较少出现这些特点。
抓住发展的关键期
我一直很认同劳伦兹的关键期教育理念。2-3 岁是口头言语和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3 岁左右是培养儿童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4-5 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言语的关键期;5 岁左右是学习乐器的关键期;9 岁(小学三年级)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10 岁以前是学习外语的关键期。我们看到的孩子表现出的问题,都是在对应的发展关键期缺乏相应的引导,需要反思的是家长本身的问题。从三岁开始我从奶奶手里接过了女儿的照顾权,我开始多关注女儿的成长,希望能通过我的专业帮助他,当然也请教了不少的老师。首先,我先跟家人沟通,请家人多给孩子自己去完成任务的机会,无论做的好与不好,我们都减少否定性的评价,将否定变为期待。由于年龄关系,奶奶是最难适应的,当孩子解便在裤子里时,总给予抱怨和责怪;当孩子不敢跟微信视频的姥姥讲话时,奶奶总急于教他说什么,逼到孩子再也不敢看镜头;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受隔代教育的影响。其次,我为女儿在小区挑选了一些性格外向,具有包容心、爱表达的孩子为朋友,避免和争强好胜的孩子交往,也请班主任帮忙给女儿换了这类孩子做同桌。我们还制定一些交友用语,比如:“我们可以一起玩么?,我可以加入你们吗?可以跟我分享么?”等等,使用一句就给予奖励,这个效果是比较明显的,那一个月以来女儿主动告诉我,他已经交到三个很好的朋友,老师也说在朋友面前他变得大胆了。当然,我也通过一些兴趣班有意识的引导他,比如,参加舞蹈课,让他学会演绎自己的表情,透过表情表达情绪;学扬琴,让他学会左右手协调发音,感受节奏和律动,开发左右脑的思维能力,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五岁也是乐器发展的关键期。英语班让学会他逆向思维,英语的表达方式和中文结构不同,在不同的表达逻辑中激发思维的逻辑性。这些方法在女儿身上还是很奏效的,到了幼儿园大班,虽然不是最外向最主动的,但对他来讲已经做得很好了。女儿担任了班级小组长,表演节目总是不在C位就在B位,家人和朋友都说他看起来外向了不少。
育到深处于无声
我一直认为教育活动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品格的培养,不是一两节课能解决的。它更多的需要我们有对教育的契机的敏锐性。对于女儿的教育,我除了关键期的引导,还要更重要的就是于无声处的润化。有一次,我们走在街道上,她问我,妈妈为什么街道上有两条有竖线的地砖,我便告诉他这是盲道,世界上有的人是不能用眼睛看到世界的,拥有眼睛看世界的我们就更需要珍惜,珍惜自己身上所拥有的东西,因为这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所以对于我们所拥有的东西,一定要存感恩之心才能让自己更开心。女儿点头说:“恩,就是要对别人说谢谢”。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人父母者都是教育者。
千种柔情与万种风情
前面谈到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其实对于从事多年心理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我来讲,对于别人家的孩子也是见了不少。总的来说,我觉得,无论再调皮的孩子内心都是善良纯真的,他对我们都是柔情以待的,而作为教育者我想对于不同的孩子,我们需要思量出万种风情来反馈,才能真正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助力。所以我相信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就看我们是否找到了他的那份柔情,发现它,走进它,用你的风情感化他,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到教育神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