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0个笔记
第4章 弥补家庭中的原生缺陷
>> 对每个人来说,他人都是一面镜子,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形成自己的自我。
——心理学家库力
>> 4.1.1 幼年时期形成的负面心理场,一生无法释怀
>> 心理专家认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面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 孩子的三观尚未形成,如果以偏概全来定义就会被孩子内化,内在的批评声音随时都会活化。
>> 语言暴力不仅仅是指一句话,说话的方式、情绪、使用的字眼都会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 拒绝语言暴力,是否应该从当下开始?
1)放低音量,尽量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当我们遇到孩子哭闹的时候,经常会用更大的声音去压倒孩子,想把他镇住,但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孩子要么大声哭闹,要么高声反抗,双方的情绪越来越激烈,最后你暴打孩子一顿收场。可孩子心里还是百般的不服气。
这种情况下不如等孩子平静一下,降低自己的语调,这样做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会降低孩子的反抗,内心感到被尊重。
2)注意说话的措辞
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运用适当的措辞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思。比如“我爱你,但是你的行为我不能接受”,这种话虽然听起来有点生硬,但是,孩子能够明白,虽然爸爸妈妈是在批评我,但他/她还是爱我的。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孩子对家长提出的批评意见也更乐意接受。
3)正面表达你的期望,不要用反语或者挖苦讽刺
我们说拒绝语言暴力,不是说不能骂孩子。在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运用正确的声调、语气和措辞外,家长还要注意把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解释给他们听。
比如你可以说,我希望“你遵守纪律”,而不是说,“你怎么能不遵守纪律呢?”
>> 对于孩子而言,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语言是用来表达爱的,包容是最大的力量,别让我们的一时口舌之快给孩子造成终身的遗憾。
>> 自我概念模糊,即对自己没有一个稳定的看法,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往往因缺乏主见而盲从。
>>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害怕家庭架构的改变,归根结底是孩子害怕失去原有完整家庭结构下父母对自己的爱。
>> 独裁型、惩罚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剥夺儿童练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和动力。
>> 4.2.3 给孩子心灵撑起一个完整的家
1)正视孩子内心的伤痛,被爱的孩子可以很坚强
>> 单亲家庭的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年龄等因素,以孩子最能接受的方式,平静、真诚、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自己离异的原因,争取他们的理解,教会孩子应付来自外界的各种询问,并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 3)弥补角色的缺失
>> 铁脸实验
>> 任何事情都比不上孩子在身边的幸福
>> 其实孩子心理成长最关键的就是0~6岁这个阶段,一旦错过,所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一生都无法弥补。
>> “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是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的教育名言,他的核心观点是让每个家长学会以同理心平等对待孩子
>> 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体罚越严重,儿童攻击性行为就越多。这些数据生动地说明,儿童从父母那里学会了攻击行为。
这项研究清楚地表明,体罚不能起到人们预想的会使坏孩子变好的效果。
>>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 著名心理学家科胡特有一句著名的教育经典名言:没有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要合理地回应。
>> 没有敌意的坚决强调合理的否定,既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也不能让父母的自我过度投射到孩子身上,此时父母用自己的理解去过度纠正孩子的行为,是对孩子的伤害,这就是一种“敌意”。
不含诱惑的深情强调合理的肯定,既要对孩子的行为提供包容,也不能放纵孩子的为所欲为,造成对自己和世界的不合理认知,导致抗挫折能力的丧失。
因此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至关重要。如果父母的爱给够了,父母能不带控制不带情绪地去用心聆听孩子真实的感受,不必大打出手也可以解决问题。
>>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尹建莉曾经说过,面对一个未成年人,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想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要把他当作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当作一个“弱小的人”来征服。
>> 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不要急于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一定是你犯错了,老师才会批评你。”“一定是你先动手的,不然他怎么会打你”,如果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去叙述整个事情的经过,很可能我们就会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冤枉了他们。
>> 询问孩子此时的心情,让孩子的情绪有个出口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不会听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 听听孩子内心真正想要什么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应冷静地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 自然惩罚法,就事论事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
>> 不要因为孩子听话才爱他,不要因为他取得了某个成绩才欣赏他,更不要因为他不遂我们的心就去打骂他。父母之爱应该是无条件的,对孩子的尊重也应该是无条件的。
——尹建莉
>> 事实上,孩子的幸福与否与他们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有直接的关系。一旦孩子遇到一系列的心理和生活的问题时,没有父母的直接参与,就会导致在孩子心中,父母不再是他们的支持者,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儿童对父母存在依赖感的逐步降低,进而再导致孩子成人之后对父母亲情的淡漠。
>> 养而不教是渎职,这是社会之殇,国家之痛。没有哪个孩子生来就是浑蛋,我们在孩子身上偷的懒,犯的错,缺失的教育,最终都会加倍地报复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