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每次写作业基本都在晚上的原因,感性的大脑似乎并不愿意面对一些冰冷的数据。那就以我的第一人称形式来给大家复盘一下这些天来我对日食记的了解。希望此篇文章也可以帮助到后面的同学或者其他人,那我就从头说起吧。可能本身我是一个对吃不太感兴趣的人,所以我第一次了解到日食记的时候,就是前几天在花爷介绍本期商拆营时。
日食记从2013年到现在,在全网收获了6000w粉丝,近7成粉丝是女性。
在商业探索上,18年以前,日食记以广告为主18年以后开始搭建自己的电商渠道。
开了多家线上线下店,有天猫店铺(日食记旗舰店)、淘宝商铺 (姜叔的日食记) 和微信小程序(日食记生活馆),爆款产品葱油面月销10万+.
同时还开始打造自己的私域体系,筛选铁粉进群在群内完成转化。去年,光是在电商上的营收,早已过亿。
在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算对吃的不感兴趣也会对这些庞大的数字,产生一种好奇。当时还想,千万体量的粉丝和过亿的营收,我们真的可以拆懂吗?如果有同样疑问的小伙伴,可以继续看下去。
我会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分别梳理整个日食记的发展历程
1、“日食记”IP的运营概况
2、“日食记”内容/系列,有什么特点?
3、“日食记”的发展历程
4、“日食记”的变现方式
5、“日食记”为什么能在美食类IP中做得好?(三个点)
1、“日食记”IP的运营概况
2013年6月,出生在马路上的白猫被它称之为“怪蜀黍”的主人姜老刀捡回家,并得名酥饼大人,由此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姜老刀是某公司老板,拥有相对自由的工作空间,而工作室便成为酥饼的新家。主人看似粗犷,实则内心细腻,心灵手巧,擅长精心制作各种美味可口的点心和料理,当然主人 和同事小胖、肉圆妹、光头老李成为首轮食客,不过可爱的酥饼还是会有它的特制料理。洋溢着温暖生活气息的工作室,香味四溢。那倾尽真意制作的美食,让每一个人和可爱的小猫都找到了归属感……
我是姜老刀,经营着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十几个人,两只猫,一只柴犬,是我们团队的组成。平时我是导片子的。偶尔,我也会在工作室的茶水间,给猫咪和小伙伴们做做饭,并拍成小短片,给你们看看。
这便是《日食记》的由来。
如果你去百度上面搜索“日食记”这三个字,就会出现以上一段来自百度百科的内容,搜起来很简单,看起来也很简单。如果你觉得就这么简单,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商拆营的第一次作业中,通过前几期大家总结下来的各种数据查找网站
我逐步揭开了这个在花爷口中6000w粉丝的IP真面目。
其中日食记的粉丝几乎遍布全网的各个平台(某些平台情况做了基本概述):
小红书
粉丝:160.6w,平台,top级头部账号
抖音
粉丝:654w,美食赛道,top级头部账号
微博
粉丝:2026.2w,近30天发布5条内容,播放量4020w。
b站
粉丝:715w,近30天发布3条视频,播放量437.1w。
公众号
粉丝:(大概)100w+,每天更新,阅读基本每天都有一篇10w+,粉丝粘性较高
百家号
粉丝:40.2w,近30天发布14条内容,播放量20.6w
快手
粉丝:90.7w,近30天发布9条视频,播放量7.3w
网易号
粉丝:12.3w,近30天发布4条内容,播放2.2w
头条号(西瓜视频)
粉丝:811w,近30天0发布,今年只有两条作品说明放弃头条号平台
企鹅号
粉丝:4.1w,近30天发布3条内容,播放0。平台原因不再有推荐
大鱼号
粉丝:3.3w,近30天发布0条内容,去年仅两条视频,今年无任何作品说明放弃此平台
爱奇艺
粉丝:12.4w,近30天发布5条内容,播放1.2w,平均播放量1000+,效果不好
优酷
粉丝:103.2w,在该平台创建日食记栏目,已发布516个视频。日食记第二季栏目收藏44.1w,点赞27.8w
视频号
粉丝:未知。近30天发布7条视频,平均点赞2000+。效果一般,下沉市场不做主力
秒拍
粉丝:1855w,视频播放量基本超千万。19年停止运营,与平台没落相关。
美拍(姜叔的日食记)
粉丝:71w,更新频率不固定,随心发,账号定位为个人ip。
即使有很多的数据统计网站,这也消耗了我大量的时间去查找,而且后来发现日食记所在的平台还不止这些,虽然还没有研究到具体一个平台的粉丝具体是什么群体和什么类型的人。不过这也让我明白接下来几天的路并不好走。
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梳理完上述的平台之后,一些想法不自觉的从我脑袋里冒了出来
①在我的理解看来,目前微博做为粉丝体量最大的“发源地”。成为主要变现入口与淘宝直接链接形成闭环,粉丝体量大,导致各类活动宣发效果明显。
②其余以抖音,小红书,b站,此类流量头部站点进行布局,彻底放弃/半放弃部分收益较低的图文站点(头条号,百家号,企鹅号,网易号等)减少资源和投入的浪费,实现最大化收益
③以视频内容作为主要载体,生动形象的体现出美食的“诱惑”,用多年扎实的拍摄手法和功底吸引用户。因此图文账号平台也慢慢被放弃(小红书发布视频除外)。
④基因导致女性对食物的喜好大于男性,所以各平台用户均以女性为主,
因食品多数为年轻人喜爱的美食(接受新食物能力强,擅于尝试),所以用户较为年轻化,年龄25岁以下较多
食物比较精致细腻,所以用户南方地区较多,广州人口密集尤为突出
2、“日食记”内容/系列,有什么特点?
在知悉了这么庞大的粉丝体量之后,相信大家又有了一些疑问?
“明明百度百科上日食记的由来也就两句话:一人带一猫,做饭给大家看看”怎么这么多人看呢,如果你想到了那很不错,说明你也有了一个商拆的基本思维,追根问题,找到真相。
接下来我也带着这个疑问打开了小红书平台,翻了翻“日食记”,这一翻就是半个小时,要不是翻饿了,说不定还在看呢。最后我从这些视频内容里,找到了两个近期的爆款,给大家来详细扒一扒,日食记是怎么吸引我们的。
那先来看第一个:
内容名称:吃蟹柳滑蛋吐司吗?鲜香嫩滑,馅多到溢出!
一个问句,一个感叹句。两种最具有情感的标点符号结合在一起,有没有想象到“??!!”这种情况。除此之外这种一般问“你吃xx吗?”的人一般不是妈妈就是很亲近的朋友,这样一个问句瞬间拉近与用户的距离,给人一种亲近感,后半句再次展现出这个食物的特点,利用一种非常具有画面感的“溢出”让人不自觉的产生联想,这波标题的吸引力直接拉满!
发布时间:2022.7.16 10:30
从发布时间这点,我给大家列举两个场景可以自行想象一下。
场景一:
7月16日正值炎炎酷暑中,大多数的学生群体刚刚处于暑假状态,很多人刚放假回家已经玩了几天,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这条视频出现了。上午10:30一个女大学生刚从床上伸着懒腰睁开眼,看到了这条视频,中午吃什么的想法顿时出现,收藏,点赞+1。
场景二:
周五上午10:30,一个打工人上班的最后一天,刚到公司没多久准备摸下鱼,看到了这条视频,开篇的解压制作瞬间吸引了完播的欲望,周末马上就可以吃到这个美食的场景顿时涌现出来,收藏,点赞+1。
以上的场景虽然不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但是一定是这条视频在这个时间点发布的部分人的状态。爆款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内容风格:解压,治愈。
这里给大家全面分析一下整个视频内容,整个视频全长一共55秒。
“爆款”内容的数据表现:34w点赞,18w收藏,2700+评论数,属于美食赛道的现象级大爆款。评论区内容讨论和谐,高赞评论有问有答,多数评论为艾特其他人观看,触达更多用户,说明视频让人很有分享欲。“问锅”的最高赞评论也暴露出用户需求,可以抓住此点进行变现。
内容针对的人群:从内容本身及数据查看主要是18-24岁的女性群体,这部分群体主要对应大多是学生或刚跨入社会,消费能力不高,但消费欲望强烈,敢于尝试;特征是高学历、高敏感度(指信息的整合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高消费潜力(指今后的消费能力潜力高)。他们不仅是众多产品和服务所瞄准的目标消费群体,还是诸多新产品、新服务的早期消费者,在消费的传播链条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这个群体好比消费和媒体使用的风向标,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消费或媒体使用特征往往预示着大众即将跟进的潮流。
我们可以将这个年龄段的顾客群体称之为“不成熟型的消费群体”,因为18-22岁之间的顾客通常还没有独立的经济 来源。 22~24 岁之间的顾客刚刚参加工作,收入稳定或较低,这使她们的消费水平受到一定的制约。但是,年 轻的心态、较高的欣赏水以及毫无家庭责任困扰的消费习惯,都会促使这个年龄层的顾客成为最积极、最冲动 的消费者。
受众的观感如何:整体观感简单丝滑易操作,是高赞高收藏的关键。搭配食物烹饪制作和吃起来的动画及声音,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已经吃到了视频中的美味。最后附上详细制作介绍的文字版,使整个视频框架完整。从我的观看感受来看,只是开头就让我感到非常解压和舒服的,其因主要在于声音和食物的形态非常的契合,观感听感同时满足,食物形态外观掌握的也恰到好处,完美契合了色香味俱全,当然香和味是让我们大脑中脑补出来的。
整体分析:这个爆款属于账号后期的作品,基于一定的粉丝基数加上合适的题材,凑齐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和内容质量。打造出了这样一款爆款视频。
下面是第二个:
内容名称:我敢打赌,这是红薯最幸福的吃法!
标题依旧性格鲜明,采用拟人化的表达方式,拉近网络冲浪之中的距离感
发布时间:2020.12.10 10:36
内容风格:场景塑造,体验身临其境的代入感(长视频专属)
“爆款”的数据表现:4.5w点赞,2.1w收藏,1000+评论
评论:这里我发现了和第一个爆款视频完全不同的点,几乎没有艾特别人的评论,每一条评论都是真真切切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2020年的人们还没有今天这么浮躁,容易看完长视频的人也会更有耐心,对比与点赞和评论的比例也很容易看出,评论数要比第一个分析的爆款视频比例要高很多。这也侧面反应了当年用户群体的部分现象
内容针对的人群:这部分人群其实应该是20-30岁的女性群体居多,比爆款一的视频更能让90后乃至80后有很深的代入感和氛围感。
受众的观感如何:依旧是非常完美的视听体验,即使在这么接近5分种的长视频中,也可以看出其拍摄功底十分深厚,给人一种看微型纪录片的感觉。各方面效果丝毫不亚于长篇纪录片的“舌尖上的中国”。
3、“日食记”的发展历程
相信如果看过日食记的小伙伴们,也会对他的视频质量和内容赞不绝口。没看的,现在去看也来得及,不然我要开始说了。
其实当时作业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按耐不住想知道,老刀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日食记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但是我却我不想以常规的方式去梳理哪一年他做了什么,因为老刀一直在讲故事。我也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通篇看下来还是以时间轴为主,其中有姜老刀在当时的生活情况和商业发展作为填充
1980年出生的姜轩,恰好是最早的一代80后,那时人们对于大学和毕业后的工作认知都非常的浅,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要做什么。
2002年毕业后的姜轩也是其中一员,他大学期间的财会专业,并没有给他什么帮助。于是在空闲之余他因爱好音乐,组建了一支摇滚乐队。但是在他的乐队时光中,令他印象最深的却是没钱的时候,给团队来一道“番茄炒蛋”,用他本人的话说:“那个时候没钱,我就经常给乐队的人做番茄炒蛋,便宜营养,还特别下饭。”
2004年,姜轩想记录下自己的生活,拍下一个小纪录片。这部独立制作的纪录片《阳光下的灵魂》,他花了半年时间来策划与制作,从0到1,从有到无。但没想到,这是他第一个小小的成功,赢得了关注和第三届全球华人原创创意影片优秀奖,并在维也纳音乐节作为独立影片展播。
2006年姜轩成立了自己的视频工作室,只有两个人,挤在一个破旧的环境中。一挤就是7年,工作室的人换了一个又一个,商业视频接了一个又一个。
2013年6月,上海的一个炎热的中午,只有两个月大的酥饼大人,在一只花坛边的纸箱子里迷茫地过着流浪生活。彼此的偶遇,让一人一猫的命运齿轮在此咬合。
★★★
2013年末,姜轩的工作室搬到一间120屏的房子里。“工作室地方宽敞了,也能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布置,更重要的是他(酥饼)越长越美了。做了这么多年视频,或许可以拍拍我们自己。”《日食记》第一回“圣诞节的姜饼人”便在这样的理由下诞生了。一个本是自娱自乐的视频,在团队陪姜轩玩一玩的情况下,在优酷和微博上获得了强烈反响。
在2013年自媒体爆发式增长的大环境下,依靠多年的视频制作经验,《日食记》系列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姜轩此时自称为姜老刀,此后老刀的工作室也逐步转型,一心一意做自己(日食记)。在豆瓣影评上,《日食记》第一季的评分是9.2 分。
那时他的朋友圈签名写着:“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而此时的老刀最难得的品质就是他的原则,贯穿至今天,依旧没有改变。他的人格魅力和形象树立在那里,就是他最大的流量和价值。姜轩对于传统商业的谨慎,来源于他想赋予《日食记》这个产品更多的可能。
“姜轩并不排斥广告,但原则是不破坏《日食记》的调性。”
“我想让《日食记》更接地气,你会发现这些器皿、工具并没有想象的那么贵。这些拍摄的故事就是你身边的事,故事里的美食你也能够做到。”
“我不想被说成公益或者慈善,通过销售收入来实现是最好的方式。”
“姜轩有着强烈的版权意识,他希望此后《日食记》使用的每一首音乐都经过作者授权。”
......
2014年,在老刀逐步放下商业视频转型的时间中,拍摄了43集作品,在各个平台获得累计过亿播放量,全网累积粉丝两百万。此时的收入主要收入来源为广告。5月29日,成立罐头场文化传播公司,而此时也静悄悄的进行了第一轮的百万融资
同时,老刀2018年将要出版的实体书《日食记》也正在撰写中,除此之外《日食记》的实体体验店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中。老刀表示在体验店,可以看到《日食记》的拍摄现场,也许还能喝到老刀亲自泡的咖啡。“日食记的粉丝来上海,或许首站就会来这里看看。”
对那些不熟悉《日食记》的人来说,这是有关温暖治愈系食物的一系列短片故事。每一集《日食记》的时间长度在5-10 分钟左右,内容以姜老刀烹饪一道菜肴的过程为载体,在食物中讲述一段简单质朴的情感故事,画面明快温暖,带着明显的日系风格。
2015年4月《日食记》与有赞平台合作,在微信上线自己的官方店铺。同时开始打造公众号的微信生态圈。这是老刀向电商迈出的第一步,打破了之前单一的广告收入模式。同年12月在已经逐步建立品牌ip和粉丝量的日食记,在前进的大道上又获得了一笔来自浅石创投的千万级人民币融资。这笔资金无疑为接下来的几年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2016年在工作室稳健的出片功底下,他们带着这笔钱开始了对其他视频平台的布局,全面发展,多线操作。不断扩大自己的IP影响力(这也让我们大家在第一次作业花了不少功夫,才找齐所有布局过的平台)。
此时的日食记逐步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在哪个平台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存在,此时单广告营收已经年近千万
2017年,开始尝试踏出内容广告的盈利模式,逐步向内容电商方面做出转变,尝试开启了第一个淘宝店,有了富足的资本后,也同时提高了更新的频率。此时的广告报价单条更是近百万,但是日食记完全没有止步于此,他想面向大众群体,做出从 品牌方 向 大众群体 消费的更进一步突破。他们在小红书和微博开设了日食记的官方账号。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年底完成了b轮融资。
2018年,可以说是日食记非常重要的一年,在前两年的各平台尝试布局后,在各路粉丝的消费欲望达到顶端之后,
小程序店铺,天猫店,实体店,三店同时开启。此时大家心中的欲望终于出现了倾斜口,终于可以见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切实到达自己的手里,自己在网上的所见所闻,也可以变成所触所感。销售额仅在两个月内就突破千万。
今年结束了吗,还没有,他们一直在进步,并且每一步都会留下扎实的脚印,这次他们继续把步伐迈向了当下大火的抖音,尽管彼此调性不太符合,但是老刀仍然会去尝试让平台(用户)更好的接受他们。
从14年准备至今的实体书,也在8月份出版。这一年的日食记养精蓄锐,在大众视野下如沐春风般的蓬勃发展起来
“美食和做饭,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般来说,我应该回答,做饭意味着对生活的热爱……然而并不是。美食不是我生活的调剂品,而是助我渡过难关的重要存在。”
《日食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一生》
2019年的日食记,在18年的绽放之后,又恢复了沉稳的状态,力争做出更好的内容,同时来自广告和电商的收入也基本持平,他们将其所在平台进行筛选整合,做出了适应不同平台的内容展现给大家,而不是一比一复制发送所有平台。在内容方面:
每年迭代场景
呈现更多生活元素
内容制作品质的迭代,在每个视频节点上做到极致化
从1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视频内容更强调故事片的影像调性,比如食物特写的微距影像,声音的质感多通过后期拟音混音完成。视频里煎鸡蛋的声音、奶油夹心被捏在手里噗呲噗呲的声音都是在录音棚里完成的。这些细节的极致化会让人观看视频时,在每一个细节点上都享受被治愈的感觉。这也是我们与其他短视频团队在制作层面上拉开距离的地方。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我们的视频内容更强调故事片的影像调性,比如食物特写的微距影像,声音的质感多通过后期拟音混音完成。视频里煎鸡蛋的声音、奶油夹心被捏在手里噗呲噗呲的声音都是在录音棚里完成的。这些细节的极致化会让人观看视频时,在每一个细节点上都享受被治愈的感觉。这也是我们与其他短视频团队在制作层面上拉开距离的地方。 ----老刀
2020年开始,他们已经有了成熟的内容电商模式,跑通了各个变现渠道。开始更具规模化的发展起来,从今年开始收入的天秤已经倒向了电商这一方。同时他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平台+孵化新消费品”的模式。挖掘新消费品机会,做未来规模的增长。他们的脚步丝毫没有停止...
2021年,日食记在抖音获得了新一轮的突破,涨粉百万。电商的总收入已经超过广告并保持持续的增长。此时的粉丝量已经将近6000w。
2022年,他们依旧贯彻着“平台+孵化新消费品”的模式自己研发着各种商品,逐步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商品”。这一次他们的方向无疑还是正确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一路走来,b站发现了他们的未来市场依旧广阔,再次给到了一笔千万融资,让日食记的市值达到了3.5亿元。
故事讲完了,那如果从商业思维来看,日食记的整个商业模式,便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其实最后一个阶段,日食记的这个品牌孵化的运营策略是要早于大多数人的,很多依靠电商平台的老品牌和运营方,还在想着今年双十一我该投多少的时候,日食记已经开始利用自己的品牌ip和影响力,研发自己属于自己的产品。这一点超前的见解我认为离不开的是他们出身于内容,从最开始他们就是一个品牌。只是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广告→电商的转化。可以说是完美的过渡到现在,并且过渡的堪称完美。在原先的视频内容和背景加持下,日食记的产品一定是自带粉丝和流量的。(你若问这是运气好吗,我只能说你问那只猫去哈哈)开个玩笑。
4、“日食记”的变现方式
但是不论粉丝量再多,内容质量再好,发展过程再艰辛,缺少了最后一步的变现都是无用功。
很多人都输在了这一步,不是毁了IP就是赚不到钱。在赚钱和赚名之间反复横跳,却把握不好一个尺度。
那日食记是怎么二者兼备的呢?其实从昨天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总的来说,日食记的主要变现形式无非广告和电商两种,但是具体细分的每个平台却又各不相同。当然开过一段时间的线下店我更愿意理解为品牌形象塑造,其变现体量不大。
其中涉及变现的平台大概有以下这些(抖音小红书这种的橱窗购物更偏电商方面):
变现形式1:广告(这里介绍广告涉及的主要两个平台)
变现平台:微博
对应产品/服务:微博算是整个日食记目前的品牌发言地,负责各种日食记的活动宣发,也是跟粉丝互动交流的主要阵地。变现方式主要为广告方产品带货,自己链接淘宝店等综合一体的服务
为用户群体解决的具体问题:了解粉丝各项需求,为大家推荐部分美食和好的产品,也可以为大家带来日食记的日常,增加粉丝粘性,互动感和体验感。
★我查看了最近的两条广告方带货产品,发现内容的点赞量和评论都比较高,说明用户活跃度不错,1.9万的种草也说明是一次成功的广告带货,但是目前不清楚是佣金制还是单纯的广告费用。预计被分到自家店的产品应该采取的事佣金制度,可口可乐的京东目前不太了解
变现平台:b站
对应产品/服务:主要的广告都会体现在视频的一分一秒里,可能只是几个镜头。一般为可以融入日食记环境有格调的产品。比如各种厨具,小风扇,或者整条视频的赞助,展示,使用产品
为用户群体解决的具体问题:b站是一个一直坚持5分钟左右长视频的地方,它相对于抖音小红书来说更偏向于环境和氛围的感受,可以让喜欢慢节奏的用户有一个更舒心的视频观看感受,同时提供了部分的商品推荐。最近还出现几期与其他up合作的视频,也让用户感觉更加生动有趣。
日食记的一点小心机把公众号也挂在主页,其实很多产品就藏在微信小程序里,下面的电商变现形式里会有提到。
变现形式2:电商(这里介绍电商涉及的主要两个平台)
变现平台:天猫
对应产品/服务:主要提供的大部分都是自有的品牌产品(食物+周边),以及少量其他品牌合作的产品
为用户群体解决的具体问题:给大家一个消费和信任的机会,相当于在线上让大家就可以品尝到“日食记口味”的食物,让热爱日食记IP和酥饼大人的人群,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周边。
★他们的店铺去看了一下,回头客比较多,并且入选了一些相关的美食频道合集。在站内的运营和效果做的很不错,且对于日食记这种善于从站外引流的店铺来说,也是淘宝本身想要看到的,所以活动机会和流量也会更多。
目前来看销量最多的一款产品我点进去的月销是3w+,详情页中更是有到7月1日为止已经销量百万+的销量,单这一款产品的销售额就几千万!可以说是很成功的单品了。
变现平台:微信小程序(日食记生活馆
对应产品/服务:这个平台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日食记更偏向于生活的一方面产品,种类形式更多,有很多的日常生活用品,除了食物和周边之外基本都属于其他合作的品牌方或者广告商的产品,这个生活馆的所有产品格调都很一致,有股浓浓的“日食记”风格。这也说明了老刀对于各个合作品牌的了解和谨慎。
为用户群体解决的具体问题:给更多喜欢日食记IP的人提供了生活用品上的选择,尤其是喜欢日食记的氛围和环境的用户群体,对于此类需求更多。谁不想工作下班之余有个日食记同款环境,然后做一个美味的饭菜呢。
变现形式3:线下店
变现平台:线下体验店(目前因疫情关停)
对应产品/服务:餐饮体验区(吃&喝)、零售体验区(买)、互动体验区(看&玩)。
为用户群体解决的具体问题:视频中所憧憬的所有场景,都为你还原现场,创造一个与品牌形象一致,可以与用户互动的生活场景。将视频、体验、教学和互动放在了同一个空间内,让喜欢“日食记”的粉丝朋友们有一个固定的地方,常回家看看。
变现形式4:平台流量
变现平台:b站,抖音为主
对应产品/服务:各类视频播放量,点击量和收藏等,都为平台创作了优质的内容和流量。以b站和抖音为主的各种流量激励计划,外加b站的固定流量硬币和充电收益。虽然对于日食记来说不算多,但也绝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根据我b站老用户的了解初步估计,日食记单看播放量,每个视频的收入在1000起步。投币收藏等完播率无法计算,所以预计每个视频都会有几千的收入,按照之前早期日食记单集的制作成本来说,这一部分是正好持平的,但是质量更好,成本应该更高。不过也算是一笔额外收入。
看完这些变现形式可能还是有些小伙伴不明白为什么,其实谈到这个问题,我觉得这才是日食记IP最成功也是最厉害的地方。他们有着过硬的品牌力和影响力,所以他们很注重IP的打造对于广告的要求更是十分严格。
老刀也一直贯彻着自己的理念:
“相比赚钱,我们更在乎维系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所以他的标准一是品牌商品的调性必须和“罐头场”相符,露出形式要和视频风格契合;二是品牌需在自己的垂直领域居领先地位,其实就是品质口碑要好。
就像上面作业里提到的各种生活上的产品一样(风扇,厨具),每一个看起来都很精致,都很符合日食记的调性,哪怕不一定是广告出现在视频中,老刀的选品一定也是严格的。
目前日食记的电商模式除了一些家电类的“硬货”,已经开始打造自己的IP商品和各种食物,甚至是跨界联名款。就像他说的“比起接广告,我们更喜欢跨界合作。”
“即使是内容的视频植入,我们也不希望太过突兀,伤害到用户的观看体验。”
这点在b站的视频中最能体现,如果不是弹幕,说不定你都不知道这是一个广告。他们会将软广做的很完美,甚至有时候完全没有痕迹。所以他们也很少直播,因为“不喜欢说话”他给用户带来的总是一种视听的极致体验,他不想有其他的东西来破坏这个环境和氛围。
他们会设计出每一个细节和脚本,让用户们自发的喜欢上这个产品。比如我第一天和第二天里提到的小红书评论里的锅,这很可能就是一种完全融入用户的广告和带货方式。
有一点也很重要,正是这种长期刻在骨子里的软广动作,导致有时候会让他们发现一些不经意间用户们喜欢的东西,从而进行合作或者自研。
5、“日食记”为什么能在美食类IP中做得好?(三个点)
你说他从未走错过路吗。质疑抄袭,内容下滑,裁员,抵押,货物积压,粉丝增长瓶颈,这些困难在老刀的面前,仿佛就像偶尔呛鼻的油烟,咳嗽几下并不影响一道菜的美味。
从秒拍,美拍这些平台中看出,日食记一直紧跟视频的流量封口,用几乎无人能敌的功底和精致的手法,迅速在每个新流量池中布局,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可能的机会。说实话拆解完这个账号之后,我顿时心里升起一股无比的敬意,是什么样的目光和毅力打造出如此的庞大的美食盛宴。当秒拍的风口一过,又是什么样的决心抛弃了将近2000w的粉丝体量,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平台沉心发展。没想到商拆营带给我的竟然还有这样一种感受。
从小红书IP视频内容中,不难看出,早期的日食记采用的是品牌塑造类的故事形式,将场景和自身IP特点表现到极致,吸引了最初的一部分精准用户,这点从现在各主功平台的粉丝活跃比例即可看出,相信很多人对于日食记的品牌IP都有一个较为深刻的印象。我又通过查阅部分资料发现,日食记在各平台的运营年份,较早的主力是在b站和公众号(2015年),两年后他们将b站和公众号的内容同步发到到了后来的小红书(2017)和抖音(2018)进行布局。而在今年(2022)小红书的布局,已经全面走向短视频(年初还夹杂了几篇图文类型内容进行尝试)。
虽然小红书和抖音的视频已经逐步走向轻量快捷的道路,但是b站的长视频内容中依旧保持着高质量的内容和IP输出,可谓是做到了对“平台”下药。同时也不忘记自己的初心和IP影响力的持续打造,虽然现在的电商变现渠道非常的多样,但是日食记依旧一步一个脚印的慢慢向前。
说到这里,此时你是否已经忘记了那个小小工作室中的姜轩,是否忘记了创办摇滚乐队却因一顿“番茄炒蛋”而充满幸福感的人,或许你有点忘记了,但是他还在,他的内容,他的风格,一直都是让人充满幸福感的。我们每个人也可以在当下这个时代,体会到姜轩那时只因一顿番茄炒蛋带来的幸福感。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说实话这是我对日食记第一次的了解,也是我第一次商拆。这些天的拆解不仅让我对日食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很多,不仅体会到了一个品牌走向成功绝非偶然,也逐渐明白了花爷之前说的那些话,一个具备强大商拆能力的人,真的可以取长补短,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不论怎样,这一周的时光在每天忙碌的作业中结束了。其实在此之前,刚结束的小红书打卡营感觉还相对轻松,完全没想到这次的强度。可能觉得这些付出值得,所以自己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多花了些心思,每次作业也是2小时起步,才完成到目前的状况,每次拿A+前的心情都是比较没底的,尤其是看到很多很牛的人,各种数据平台,各种分析整理,总是觉得自己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好在我花的时间多了些,写的细了些,结果还是相对成功的,我想这也是“愚”字的最大意义吧。在此也感谢花爷,感谢每天在群里陪伴我们的组长还有各位一起努力的小伙伴们(尤其是很多阳性依旧在坚持的小伙伴们),大家都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