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本章应掌握以下观点:
1、描述在孩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个体生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及群体差异。
2、论述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中的各个成分如何影响个体发展的。
3、论述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
4、描述自我概念和自我同一性发展的一般趋势及其群体差异。
【模块七】
生理成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背景
孩子的成长阶段可划分为:学前阶段、小学阶段、青春期、早熟与晚熟。在不同的阶段
孩子的身体活动以及所面临的困境都是各不相同的。小学阶段孩子们说话比较直,有什么就说什么。女孩和男孩在生理成熟方面时间会有所不同,同一性别的孩子成熟的时间也有所差异。这些生理上的变化会或多或少对他们的学业、社会性和情感有所影响。我们应重视学生的生理差异,但不必过分关注。
1、让孩子们坐在合适的位置,既能看到黑板,也能很好地参与班级活动。
2、在安排活动时,既照顾那些身体有优势的孩子,也要为认知能力比较强的孩子考虑。
3、帮助孩子们获得有关生理发展差异的正确信息。(从文学作品或学生群体中,找到那些虽不具备理想的生理特征但仍然取得高成就的个体,为学生提供榜样。)
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游戏、休息和体育活动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们在与其
它同伴的游戏中将学习合作、公平、协商、体验成功与失败,并发展出更为复杂的语言;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课间锻炼与休息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尤为重要。
在一定阶段生理发展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发展,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身体意象:
1、聆听学生关于自身健康方面的谈话,了解学生对自身身体的评价;
2、询问学生一些关于身体情况的问题;
3、确保学生在遇到身体意象方面的困扰时,有足够的资源寻求帮助。
【模块八】
发展的社会背景
背景的重要作用和生态系统模型
首先要明确在教育心理学当中背景的含义: 指环绕在个体的思维、情感和动作的周围,并与个体的这些活动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个体的发展和学习的所有环境因素。这些环境因素向儿童提供了学习和发展的基石——资源、支持、奖惩、期望、教导、示范、工具等,并以此影响着儿童行为、信念和知识的发展。背景也会影响人们如何对行为进行解释。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段对同一行为都会有不同解释。
微观系统包含了个体直接的人际关系和活动。对儿童而言,微观系统可能就是与家人、朋友或教师建立的亲密关系以及游戏、学习等活动。微观系统中的各种关系都是双向的,个体与其他元素是相互影响的。
家庭中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1、权威性(高温暖,高控制)设定明确的界限,要求儿童遵守规则,但同时会给予儿童温暖。他们能倾听子女讲他们关心的事,告诉儿童遵守规则的原因,给予儿童更多的民主选择权,给予儿童更多地指导,并帮助儿童学会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对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而言,权威型父母的子女在学校里表现出色,对自己很满意。如果教养方式是严格的、指导性的,告知具有明确的规则和行为后果,同时具有高水平的温暖和情感支持,那么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城市儿童会拥有更高的学业成绩和更好的情感发展。
2、专制型(低温暖、高控制)这类父母控制欲很强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很少,父母对儿童的惩罚很严厉但是不会滥用惩罚。这类父母的子女更容易产生负罪感和抑郁情绪。
3、放纵型(高温暖、低控制)给儿童温暖并且养育儿童,但他们很少制定规则或者告诉儿童行为的后果,对儿童能做出成熟的行为不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他们只是孩子”。这类子女往往不能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关系——因为他们习惯了我行我素。
4、拒绝行/忽视型/不作为型(低温暖,低控制)对儿童漠不关心,也不会费心控制儿童的行为、与儿童沟通或教育他们。这类子女成人后往往会做与社会正向价值观相反的事情。
依恋:与照顾者之间形成安全依恋的儿童,他们在有需要时会及时得到安慰,更加自信去探索世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依赖照顾者。而形成不安全型或紊乱型依恋的儿童,在与照顾者互动时可能会表现出害怕、难过、紧张、过分依赖、拒绝或生气。依恋的质量对教师也有影响。进入学校后,与父母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会较少依赖教师,并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融洽。并且安全型依恋与成就测验分数、教师对其社会胜任力的评估,甚至低辍学率均呈正相关。
教师对学业的关心和对个人的关心是如何影响学生的?
教师既可以关心学生的学业,也可以对学生的个人问题进行关心。对于成就更高的学生来说,学业上的关心更为重要。但对被学校边缘化的学生来说。对个人的关心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