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我用了1.5课时。其中实验操作的准确性是我及班级孩子遇到的困难。

1.绳子长度应小于实验桌的高度。

实际情况:巡视过程中,发现出现绳子过长的情况很多。

改进:先利用视频示范讲解,再实际比对桌子高度,最后巡视纠正。

效果:绳子长度合适,减少实验误差。

2.绳子打结。

实际情况:很多孩子不会简单的打结方式。

追问原因:在家很少有机会能够使用到打结。还有一个小朋友说自己会系鞋带,但不会打结。

改进:投影直接示范;小组间相互帮助;布置回家练习打结的实践活动。

效果:后面课时中反馈出来,更多的小组能够自己解决打结的问题。

3.学生活动手册实验记录的完整度。

实际情况:归还材料时,我检查到每个小组的实验记录不完整,漏空缺空。比如:“日期”,“第几个垫圈就能使小车动起来”,“我的小结”。

改进:关于“日期”开课即写,巡视检查;关于“第几个垫圈就能使小车动起来”和“我的小结”实验前便投影圈画,并公示在黑板上;巡视提醒。

效果:后续班级学生活动手册实验记录的完整度较为提高。

总体而言,本课学生兴趣极强,愿意动手操作。但我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实验细节上的把握,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以便孩子能养成科学的严谨态度。而且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更应该加强教师巡视,以便及时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