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老家的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突然给我打电话,咨询她妈妈的病来北京之后应该挂哪个医院的号、找什么医生看,当时我就觉得她的情绪非常不稳定,都不能说是焦虑了,感觉就是已经在崩溃边缘游走了。
这次到北京之后我又联系她去看了看老太太的情况,顺便也看看她本人,果然我的猜测没有错,朋友整个人都非常不冷静,不但一直处于惊慌的状态,而且记忆力下降严重、精神恍惚,关键是现在还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她母亲已经是淋巴癌的晚期,她还想着怎么治好这个病。淋巴的病其实是血液方面的病,医生建议保守治疗,放疗加化疗,这样能够延长患者的寿命,可是朋友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的手术的效果更好,只有手术才可以彻底治好肿瘤,所以她给老人转了好几个医院,非要做手术,那种状态看起来已经非常的不正常了。
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情,他们不能接受现实,面临亲人的重病和死亡束手无策、精神崩溃、一夜白头等等,这从根本上的原因就是不能接受现实,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从来没有进行过死亡教育,所以当这件事情必须要面对的时候,就会自动选择逃避,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和决策上的,所以很多人尽管已经被医生判了死刑,时日不多了,但是家人还是要把这短暂的生存时间用于过度的治疗上,而不是让病人少遭点罪,更加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昨天我写的老年生活的三个阶段,下面有人评论“但是我还是想长生不老”,这虽然只是个玩笑话,但是确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在活得好好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自己年老、疾病、死亡的事情,甚至在平时聊天中也完全不能提及,因为不吉利,而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就会完全没有办法接受现实,所以很多人得了病之后,最终不是病死的,而是被吓死的或者被治死的。
疾病和死亡是每个人最终都必须要面临的,不是逃避和隐瞒就可以不经历,孩子没有经历过这方面的教育,就很有可能在面对的时候做出错误的决定,甚至是精神上承受不住。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还能够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我曾经说过,所有的教育都是从小做起的,批评、表扬、勤奋、努力等等,不要想着长大了以后自然就什么都知道,小时候不教长大后即使知道了也做不到,就像小时候不让孩子做家务,长大了他知道应该做家务但是也不会去做了。而且老去、疾病和死亡都是人类的正常的生理过程,讨论起来的时候应该非常地坦然,不要想的和说的都特别可怕特别恐怖,听起来就让人难以接受,当然也不用没事就把孩子叫过来灌输一下死亡知识,如果学校有这个课程倒是可以,但是当遇到了相应的事情,要坦然地告诉孩子,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接受这个现实。
有一次我带女儿去探望病人,回到家后我就问女儿,你觉得自己能活到多少岁?我当时想的是如果她说出一个很大的年龄,我就告诉她如何才能活那么久,怎样才能一直保持健康,饮食注意、多喝水、少吃凉、多运动等等之类的,可是还没等女儿回答,我妈立马就冲出来数落我,你是不是有毛病?问孩子这个干嘛?孩子还那么小,她懂什么?你吓唬她干嘛?巴拉巴拉的说了我一大堆,我都惊了,我觉得这个问题还什么都没有触及到,我妈就已经开始逃避了,我妈的这个行为就反应出大家的习惯,不好的事情不要提及,难道不提及就不会发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