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俊芳)
课程内容之“主题”(P14-17):一、每个主题范畴包括哪些主题群和子主题?
课程内容分为三大主题范畴,“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学科与技术”等主题群;“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宇宙探索”等主题群。
二、为什么倡导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
这里,我还是借用程晓棠教授的话来回答吧。
(1)探究主题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兴趣点和动力来源,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
(2)语言学习语言不是学习的直接对象,而是学生学习所学主题内容的媒介或工具,而有主题内容的语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纯学习语言而产生的枯燥感
(3)为了深入探究主题内容,学生需要对语篇的内容有更准确,更深刻的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对语篇所学的语言有更准确的理解,而不是停留在表层理解上。
(4)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学习的语篇和参与的活动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因此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现象如此会就会出现(同时出现),而且可能有更大的复现率(重复出现),这对语言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5)在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学习语言,而且能学习其他方面的知识、经验,又能启迪智慧,能对周围世界产生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收获。
三、如何设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活动?
程晓棠教授建议,
(1)尽量围绕主题和语境设计教学目标。基于主题的教学目标是指学生经过课堂学习,在某个主题方面获得新的知识或加深对该主题的理解。
比如在以家规和国法为主题意义的课堂教学中,情态动词can should must have to是重点语言知识,但是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能简单的说掌握情态动词,看should must have to的用法可以说使用can should must have及其否定性形式描述法律规则,权利和义务。
(2)围绕主题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通过主题把教学内容和不同教学板块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指的是语篇本身的内容及语篇表达的观点、再现的经验、传递的情感态度等。学生在理解一篇内容,探究一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能够体验语言的使用,感知语言的结构,尝试运用所学语言。
(3)将学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结合起来。
基于主题探究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充分理解语篇的意义(understand the texts),还要对语篇意义做出反应(respond to the texts),即分析、阐释、评价、判断语篇传递的信息和表达的意义。此基础上,学生还要创造物品(create texts),表达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态度。
(4)合理安排主题意义探究与聚焦语言知识的学习活动的顺序。
建议聚焦语言知识的教学活动安排在语篇学习活动之后。这样学生在语篇学习过程中接触语言、感知语言、理解语言,为聚焦语言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我想,这就是说先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内容,再从细节处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
四、建议分析一下秋季所教教材每单元的主题意义。
我以五年级上册为例,分析一下每个单元的主题意义。
单元 单元题目
Unit1 What's he like?
主题意义: 通过描述他人外貌与性格特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避免以貌取人。
Unit2 My week
主题意义: 通过谈论日常课程安排和周末活动安排,引导学生明白既要抓紧校内时间学习,又要学会合理安排周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做到有张有驰、劳逸结合。
Unit3 What would you like?
主题意义:通过学习谈论常见食物饮品及个人喜好,帮助学生树立健康饮食、均衡饮食的生活观。
Unit4 What can you do?
主题意义: 通过谈论会做和不会做的事,引导学生要积极参与文娱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Unit5 There is a big bed.
主题意义:谈论房间里物品摆放位置等,帮助学生树立要养成及时整理、保持干净整洁的生活习惯。
Unit6 In a nature park.
主题意义:通过询问自然公园里的布局,引导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在梳理单元主题意义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渗透主题意义方面做的还很不够。有时候好像内心明白,但课堂上可能还是会更多关注单元的语言大观念,而忽视了单元的主题大观念。
(疑问:另外,我对单元主题意义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单元主题意义就是一个单元内容所要传递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期待引导学生形成的正确的认知、态度和价值观?
今天的第二个导读题,如何设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活动,我不清楚该怎么设计。希望有懂的老师指点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