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洞察︰精确观察和有效沟通的艺术》 ,这是一本让人看了就想去艺术馆看画,学观察的书。
一、关闭大脑的“自动巡航”
生活中我们要处理的东西太多了,有好多东西就在我们身边而且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却从来没有看到它们,因为大脑会“自动巡航”。真正的观看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就像弹钢琴、说法语或者打高尔夫球那样。
观察能力可以通过培养观看东西的兴趣而得到发展。
1、找一样拥有很多细节的东西,并且切切实实地观看它整整一分钟。
2、然后,把它拿走或者盖住它,再尽可能记录更多的细节:形状、颜色、材质、写在上面的字还有尺寸。
3、最后把它拿来,别只是匆匆一瞥,要注意看更长时间。观看同一样东西3次之久,或者是3分钟,看看你能多发现多少。
4、用不同的东西来做这个练习,每天做,坚持一个星期,最终你会发现这个训练是多么地提高你的注意力,以及记住所见事物的能力。
二、 警惕你的感知过滤器
1、只看我们想看的东西。
2、看到的东西受他人话语的影响。
3、 看不见变化。
三、收集信息基本模型
把每个场景作为我们要收集的信息集合,用基本模型来研究:人物、事件、时间、地点。
1、人物:主角是谁,年龄,身高,体重,衣着,首饰,肢体语言。评估一个人的服装、行为、与物体之间的互动,有助于我们揭开任何场合陌生人物的身份或意图。
2、事件: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正在发生什么事?主要情节是什么?在无法下定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收集事实,以帮助我们排除不正确的假设。
3、时间:是一年中的什么季节,一天中的几点钟,这件事情持续了多久。
4、地点:注意自己所在的方位——在你观察的任何场景里,你的周围有什么。
当我们收集完毕事实真相,还必须留意我们的观察是否客观,而非主观。主观和客观的区别可能只是一念之差,但是却极其关键:正是事实和虚构之间的差距。客观的观察建立在经验的、数字化的事实基础之上,而主观的观察则是基于猜测、意见、感觉或者价值观。“瘀青很严重”是主观的,“它是一块圆形的、直径大约1英寸的紫色瘀痕”则是客观的描述。
四、 多视角观察
1、 物理视角:大全景,小细节,反过来看,远看,近看
2、 去实地看实物
3、 感官视角:调动其他感官
4、 头脑视角:站到他人的位置
5、 服务的视角
五、 信息优先次序排序
“三叉提问法”,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有助于整理信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发现那些最重要的要素。
1、什么是我知道的?
2、什么是我不知道的?
3、要是有可能得到更多的信息,我还需要知道什么?
了解自己如何给信息排优先次序,决定我们将要为哪条信息、以怎样的顺序倾注精力。
紧急的任务会把我们放入一个反应模式,这种模式是防御的、消极的、匆忙的、视野狭隘的精神状态。
而重要的任务是让我们处于应答模式,这种模式会让我们保持冷静和理性,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
六、信息的传递
表达信息KISS原则,全称为“Keep it short and simple”,也就是保持短小又简单
传递信息三个R:重复(repeating),重新命名(renaming),和重新构筑(reframing)。
1、重复:让对方重复自己的想法。
2、重新命名:去掉主观意见。
3、重新构筑:把任何特别的关注点当作一个疑问,而不是麻烦。
把客观事实从主观情绪中分离出来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需要传达一种感觉,比如“我爱你”,那么请运用你的情绪。如果需要传达一个事实,比如“你的表现在正常标准以下”,请去除你的情绪,除非你想让对方也和你有同样的情绪。
七、灰色地带
生活会带给我们太多的不确定,这种情况叫作“灰色地带。在灰色地带,我们必须专注于自己知道的事,而放过那些自己不知道的。在有些事情的优先次序列表中,“为什么”几乎是在列表的最底部。
不要在等待原因中消磨时间,而是要专注并客观地处理你能看到的:人物、事件、地点和时间。
总结
1、看见重要的事情”的真正意义所在——去注意那些被人忽视的、平常的、看起来不重要的事情。
2、在你寻求一件事情的大局的时候,不要漏看小细节。不要害怕复杂的东西,也不要着急判断。像你观看一幅画那样,在有的时候,后退一步,退到外面一层去看,记得归零。
3、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排出优先次序,确保你已经尽可能地考虑到所有信息。
4、无论看起来有多么“明显”,要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因为很有可能别人没有看到。不要忘记去描述那些基本的要点。
5、让自己的语言具体化,就当和你交流的对象完全看不到你所看到的东西一样。
6、确保你只处理客观事实,撇开情绪和假设,只描述自己看到的,那样才不会阻碍你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