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中原名师杜振龙的讲座课件,感觉思路更清晰,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新的领悟。
从2023年教师节起,习近平总书记就开始提到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2024年教师节的主题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教育强国建设”,2025年教师节主题“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新华章”。
总觉得教育家离自己很遥远,需要仰望才能目之所及,总觉得教育家很神圣,崇拜有加却望尘莫及。现在渐渐明白,我们一线老师要践行的是“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是什么?
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一、以爱育爱 ,心系国运
中华5000年,从古代教育先贤孔子、孟子到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梅怡琦、于漪,还有新时代教育家张桂梅、黄大年等,一代代教育家都心系国运,忧国忧民,秉持立德树人之大任,坚守教育之阵地,这种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既是心中灯塔,也是坚守讲三尺讲台的使命。教室里坐着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作为教师,要用自己的仁爱之心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才能使其茁壮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二、为人师表,尊重差异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意思是教师的言行要符合社会最高标准,行为举止要成为全社会的榜样。我想,这就是为人师表。教育是一棵树影响另一棵树,一个生命摇动另一个生命,每一位老师的举手投足,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里,老师每天干干净净,衣着整齐的站在讲台上,学生也不会太邋遢;老师讲话彬彬有礼,学生就不会粗暴鲁莽。乐教爱生,因材施教 我觉得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既然选择了做教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做好,热爱职业才会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就要热爱全体学生!交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的基因的遗传性、成长的复杂性决定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存在,就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一样。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关注差异 ,更要尊重差异 ,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三、闻道悟道,求是创新
教师是职业是崇高的,崇高在我们要从“经师”到“人师”再到“魂师”,既需要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遵守教育规律,了解学生成长特点,积淀扎实学识;更需要与时俱进,涵养底蕴,躬耕不倦,以发展的眼光求是创新。AI时代的来临,我们大可不必焦虑,它并非取代教师这个职业,而是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AI的迅捷和精准,取代不了老师的品格塑造与人格影响,更取代不了老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总之,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在课堂的点点滴滴里,在师生的举手投足间,在每天书页翻动的窸窣中,在爱满天下的胸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