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两场报告,一场是龙岗区教科院副主任荆志强的《幸福地做老师》,另一场是教科院王莉老师的《双减背景下的班级学习共同体建设》,两个报告的角度不同,但都是在做同一件事,就是从小组建设和课堂改革两个方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都秉承来以生为本的理念。
通过这两个报告,我在想,是谁应该做的事,就应该谁去做,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
学习,本来就应该是学生的事,应该放手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来学习,而不应该以教师或家长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进行。学会放手,让他们按照成长的需求去独立。
正如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老师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或孩子能当第一,但第一只有一个。其实,只要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生命中的那个第一次,那么他们每天都是第一,每个人都是第一。
放手让孩子独立,并不是一放了之。今天的两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地范例,都是通过小组建设和情感建设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小组合作是老师教学设计中高频词,但是却是最形式主义的,在课堂上往往是为了小组而小组,为了热闹而合作,是真真正正地作秀。
究竟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看看两位老师的做法。
1.科学确定人数,组建高效学习小组
小组人数一般为6人,组长由老师根据情况确定,要求成绩在中游以上,胸怀宽广,能听进老师的话。
2.搭配小组成员,构建公平竞争机制
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五组,然后由小组长按S型依次选择组员,并遵循三个原则:男女比例相同,双方自愿原则,中途不得调整原则。分组结束给十分钟的微调时间,微调的原则是身份对等、组长同意、不得反悔。
3.明确分工职责,提高合作学习积极性
每个人都有对应的职责,每个人都是组长,行政组长、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宣传组长、美育组长、统计组长,各负其责,为每一个组员提供帮助和管理。班级活动中,大家就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以学习为例,组长会的,全体组员都得会,不会就由组员负责教会。小组内部形成学习闭环。出现该会而没有学会的情况,小组要被扣除相应的分数。
4.小组运行模式
小组内部的自主学习方式由小组自己决定。每周五召开一次行政组长会议,交流各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帮助小组分析利弊,各组相互借鉴。每周一班课,每个小组长分享小组合作经验,小组管理考核办法、达到的效果。每周至少一次小组常务会议,探讨小组在纪律、卫生、行为、学习、合作、互助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好的地方发扬光大,不好的地方如何克服。人人出主意,人人谈体会,做到人人为小组,小组为人人。
5.小组奖励办法
每月评选三个魅力小组,发魅力小组组牌。每月每个小组推荐2名星级组员,由班委会从18名候选人中选出班级10星上班级光荣榜,发证书并张贴表彰一个月,星级组员有一次特权:可以少做一天的作业或者可以向班主任提出一次要求等。期中期末考试小组捆绑奖励。状元小组有优先选座位权。
通过这样的小组构建,小组内部与小组间都可以形成闭环,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人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遇到问题,每个人都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真正让学习回归了本真,就是自己的事情,而不再认为是家长的事、老师的事。
教育最大的不幸是,家长越位,老师让位,学生缺位。当我们都能找准自己的位置时,孩子的学习就自然发生了,那个时候就是教育的最大幸事。
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不难,当你想拥有可以放手的能力时,当你想如何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时,老师的幸福就开始了,教育的幸福也随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