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感

今天看了第69条建议“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对识记有点思考。经过和美芳老师交流,感觉应该把随意改为刻意一次更清晰,不容易产生歧义,有助于理解,感觉是翻译有问题,准确说,这条建议的题目应该改为“教学中的刻意识记和不刻意识记”。

经过看本节,才想到在教学中或是对自己的孩子学习,总在不经意的用刻意记忆,比如让学生背知识点,让孩子被课本中的重点,几乎都是让孩子们刻意的去记忆。没有像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不刻意识记,比如通过游戏或实践,让孩子无意的记忆。还好,有时候是运用的理解识记,这种识记方法还不错,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倡这个识记方法。

刻意识记即死记硬背弊端较多,容易造成思维固化,限制发散性思维,束缚孩子智力。针对重点,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去理解,这样印象深刻,而且有利于发展思维与智力,提高表达能力。

了解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记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注意识记的方式。注重孩子们的思维与智力发展,让所读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运用于实践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