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来由
昨天晚上去姐姐家蹭饭吃,吃完饭闲聊的时候,外甥女问我:“为什么九年义务教育不能开除学生?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天天不学习,还在那里影响别人上课,把班风弄得乱糟糟的,老师都管不住他们,让他们请家长,家长直接说学不学无所谓了,只要不学坏就行。自己不学习还影响别人学习,带坏班风,还不叫学坏吗?和他们做同学真是倒霉了!”
其实这种情况哪个学校哪个班级都有,但学校就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生捣乱及犯错,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是不能随意开除学生。不过那些捣乱纪律的孩子也真是让人头疼,自己不学习也就罢了,还去影响别人,考试拉平均分,拖班级后腿,还不如早点辍学去技校学个一技之长,将来还能找个工作养活自己,不然以后要文化没文化,要技能没技能,工作都难找,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资讯来自“今日头条”号)
分析
1. 题主对于不能开除九年义务制阶段的学生的基本态度方向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其态度取向背后的理由似乎不甚清楚,因此也就无法对于自己的外甥女提供思辩性的探讨和启发。
2. 当教育者只是对未成年人的行为进行表层处理时,诸如很多家长联名要把一个“问题学生”清理出班级的现象,我们的未成年人对于一些问题和现象的思考也就可能是“外科手术性的思维”,这其实是很可怕的。教育不能停留在这种文明程度,而是要逐步提升人性境界,向着“命运共同体”的社会去发展。
发展性探讨提问
1. 你提出一个涉及人权、教育意义和人际相处的重大问题。你说说自己的看法。
2. 如果开除了可能会有什么后果?被开除学生可能会有怎样的心理走向?如果他的负面心理得不到及时的正向调适的话,恶性发展后对于社会意味着什么?
3. 教育的本义是要做什么?
4. 如果实施教育本义的执行者做不到这个意义,那说明什么?
5. 当一个人不遵守所属群体的规则时,可能反映出什么问题?
6. 一个群体的规则是谁定的?怎样制定出来的?规则如何制定更容易得到全体成员的接纳和遵守?
7. 当你想着把一个人清理出一个群体范围时,你是站在什么范围考虑的?而你是不是属于更大的范围?那么,把人清理出一个小范围的措施有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8. 我们到底是要建设一个相互融合和谐相处彼此尊重与合作的社会,还是一个相互驱逐相互排斥相互对抗危险积累的社会?
9. 你认为,当别人对你有恶言恶行的时候,能不能让你变得更好?可能变好的概率有多大?
10. 你是否希望自己在一个群体里因为被认为不遵守群体规则和要求而被清除出去?如果不希望被清除出去,那么,你希望有人对你和为你做些什么?
11. 当我们对他人施恶或不提供他人所期待的善行,那么可能会有什么风险?
......
对不想学习的学生的倾听引导(不教之教)
1. ***、***、***,老师想邀请你们坦诚地、推心置腹地进行一下交流,我绝对不会指责你,不会评判你,不会要挟你,也不会给你们讲大道理,更不会对你们进行道德谴责或道德绑架,你们可以完全放心,我说到做到。我只是倾听,或许还有帮助你们倾听你们自己,愿意给老师和你们自己一个机会吗?(以真诚赢得学生的开放和交流机会)
2. 能跟我说说你对于目前学业的想法吗?
3. (或许学生会说学习没用)你所谓的学习没用是指什么样的“学习”让你觉得没用?你希望说学的知识有怎样的用处?(澄清概念和含义)除了这样形式和内容的学习,还有什么学习可能是有用的?(拓展视野)你认为目前的知识学习如果可以让它有用的话,那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正向假设暗示引导)你平时在学习一些什么对你来说有用的东西?(积极定向)如果请您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学到了一些什么,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你愿意分享些什么?(引导转移打分享者立场去检视自己)再过十年,那时的你可能对于现在的状况会有些什么不同的看法,然后给现在的自己一些怎样的建议或忠告?(拉长时间线,让未来的当事人来检视现在的当事人)......
4. (或许学生会说我学不进去了)是的,从客观来说,你目前确实会感到力不从心,毕竟学习内容的难度是一个客观因素。(先认可想法和感觉)其实,当你说“学不进去了”的时候,你是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和担子了,你下意识地要求自己要么不学要学的话就一定要学到最好,这份自我挑战是值得赞赏的,只是也可能会把自己吓退了,我说的是不是那样?(找到当事人表达中值得肯定的部分)自我挑战是我们人类的本性,只是我们也不要一下子把自己吓倒,不妨给自己一点点地挑战和前进,人类探索科学知识就是一点点进步的,你怎么看?(说出一种事实起到积极导向作用)如果你去请教跟你有过同样遭遇但是最后学有所成的人,他们可能会给你怎样的建议和忠告?(引入积极的榜样,让当事人给自己积极的指导)以前你是否遇到过学习什么东西,一开始也感到为难或困难,但是你给了自己继续学习的机会,最后继续学下去了,并确实多多少少学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探寻过去积极的经历)这样的经历让你有什么感悟?(引导从自己积极的经历中有意识地有所总结提炼)(如果说好像没有)那你是否愿意给自己一次机会体验一下坚持学下去会有一些怎样的体验,毕竟人生嘛就是各种体验的组成?
5. (如果学生坦诚说讨厌某个老师所以不想上他的课)跟老师关系不好,或者说老师不入你的法眼让你感到讨厌,导致你没心情听他的课,这确实是一种会有的心理现象。(认可是一种现象)你认为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如此?(引出更多可能性的思考)如果你去请教一个也不怎么喜欢老师但是却认真听课的学生(暗示有不同的学生),是什么原因他会那么选择,你认为他可能会跟你说些什么他的理由?(拓展立场)在师生关系和所教的知识方面如果你只能选择一项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引导要区分价值层次和行为准则层次,并选择有利于自己的选项)为什么是这样的选择呢?(提出质疑,或给当事人机会自己说服自己)如果你将来为人父母了,你的孩子也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讨厌某课的老师所以不好好学习那门功课,你会给他怎样的建议?(赋予一个积极的身份角色由此生发出积极的信念)
6. 你认为我作为你的班主任老师,我们相处一场,我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引导学生正向思考合作,)其实,我最大的愿望是证明:我们的合作可以创造出一些双赢的结果,那样十年二十年后,当我们再次相遇时,我们不会因为过去的错过而感到遗憾,你认为呢?(表达双赢的目标以感召学生选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