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S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主要轴线”,仍依照构成要素一至要素七的顺序来发展与推进。但是,构成要素一至要素五(正向开场与问题对焦、确认正向督导目标、深究受督者与当事人的例外、发展其他可能性、给予反馈与临床教育)之间,存有一个不规则的循环连结关系;而要素五(给予反馈与临床教育)也不一定放在督导之后面阶段,必要时,在了解受督者的督导目标后,督导者会先反馈受督者或给予受督者相关的临床教育,再进入其他可能性或例外的探究;最后,则找出可以介入与行动的一小步,并追踪后续的差异与改变。
明显可见,SFS的结构要素关系其实反映了在实际操作中各构成要素是一个动态循环发展的历程。当然,这样的动态循环历程的变化,是因为每个受督者的个别需求的差异、每次督导历程的独特性以及受督者与督导者的互动性造成的。而此也符合SFS强调由受督者决定督导目标与历程的精神,同时也验证了Rita(1998)所言:每次的督导都是唯一的独特的过程。所以,SFS流程与构成要素虽然会提供受督者反思个人风格与咨询历程的架构,但是,并非是既定不动的模式,而是一个不断在变化调整的弹性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