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旭东老师的督导视频。赵老师可是家庭系统治疗的泰斗,好多家庭系统治疗的书籍都有他的名字,包括《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的译者之一,现在李松蔚老师带领共读的《循环提问》是他作的序,他也是心理咨询界著名“中德班”的发起人。老师说话不快但是思维很清晰,非常敏锐,抓的都是关键点。
重刷督导视频,发觉忽略了很多重要的点,幸亏坚决地二刷再过一遍脑。第一次看视频的时候很想用倍速功能,因为有些语速太慢,可是没有找到,重播的时候就发现有了,原来那是系统的设置。
督导收获很多,详列如下:
1,接受督导要把督导报告控制在2千字内,用20来分钟先介绍案例的概况,有结构地呈报案例:
1. 先介绍情况,什么回事?
2. 咨询师做了什么事情?
3. 咨询中有什么亮点?
4. 咨询中有什么不对?
5. 咨询中有什么困惑?
2,家庭治疗关心近亲的情况,包括:父母,兄弟姐妹,叔伯,姨妈,表兄姐弟,由此知道他的家庭大背景,社会处境,他的资源情况,还有经济文化水平。
3, IP, 缩影病人,到底谁是来访者,是青少年?是他家长?还是这个家庭?咨询师要搞清楚。
4,不是医生也要学习《变态心理学》,学习精神病学的教科书,更好地规范描述的用语,方便了解。
5,家庭系统治疗早期是由精神动力学的医生研究出来的。
6,不学医也要知道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方法。
1. 人口学基本资料,生活经济状况。
2. 临床问题主诉:现状现病史,时间、时长、表现,做过什么,结果?
3. 既往史,除了主诉问题,还有什么大的突出的问题?
4. 生长史。包括工作经济情况的。
5. 生育、性(女性要问)。例假时间,避孕措施,子女情况,有没有意外情况(人流)?顺产还是剖腹产?
6. 特殊的癖好。
7. 家族史,双方家族有否大的疾病?
7,婚姻偏(Xi)(息?)(析?),与普通家庭不一样,夫妻角色颠倒。并且要求孩子也接受这事实。
8,代际传承,派遣理论。70年前家庭系统治疗早期的“派遣”理论,孩子都有自己的使命,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就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就被派遣出去。与德国相同的中国式问题,派遣理论的5种偏差。
1)拔苗助长。超出孩子生育发展的特点,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把孩子压垮。
2)孝顺冲突。家长两人对孩子的要求期望不一样,父母的要求有冲突,孩子不知道听谁的,出现孝顺冲突。
3)派遣任务太多。任务太多,孩子不知道做哪一个。
4)宝贝疙瘩,“巨婴”。满足父母下意识“本我”的需求。父母对孩子过于宝贝。孩子产生失去父母的恐惧和离开的恐惧。孩子在特定的时期神奇地出现病症。
5)会生不会养,案例中是过渡教育。或者从小不养不教不管。
9,影响婚姻关系的四个问题:
1)批评指责。
2)防卫。
3)轻蔑。
4)冷战。
10,自我应验的预言。如果想要另一半有出息,就要好好爱他,而不是以上的四种做法。
11,如果来访者有精神病方面的问题,要与精神病学医生合作。
12,学多种心理学技术,不用专精学好1~2种。
赵老师很谦虚,作为资深的心理学家,对于常见的概念精神分析中的“反移情”一定是知道的,但他没有想当然地接受这个概念,而是表示自己对这流派不熟悉,让案主澄清该定义是什么,这里很好地应用了系统家庭治疗中的差异技术(或者叫具体化技术?),了解概念中的差异。
赵老师好可爱。他在督导过程中推荐了不少的书,说着说着转身就到后面的书柜把书找出来展示给观众,而且都是德文原版。赵老师还答应在有生之年能翻译出版恩师的书给大家学习。
赵老师推荐的书单:
《米兰系统式治疗》
《人类沟通的语用学》
《系统治疗与咨询教科书》
赵老师还提到心理学大师约翰戈德曼关于婚姻的书,没有列书名,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搜集一下。
赵老师提到平时喜欢做面对面的团体督导,案主介绍后,让观察员也就是其他团体成员提问他再点评。这模式与我之前学习职业生涯规划咨询的同侪督导如出一辙,估计这学习方式就是从心理咨询来的。
督导中讨论比较多的是来访者的父母,和父母的夫妻关系。对来防者的讨论比较少,现在回想孩子的问题主要受父母的关系问题影响,父母的夫妻关系是主,孩子的问题为次,所以才有这样的讨论次序。
感谢赵老师的督导,让我学习到接受督导的结构化呈现方式,医生的工作方法,派遣的理论,还有督导中的谦卑态度,好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