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泳训练记录十九(十二)

2025年9月28日,12点,塞奥游泳,孙教练,天气晴。

经过昨天淅沥的小雨,今天是个晴天,早上还刮风有点凉,上午就回温了,早上在家蒸的叉烧包带过来吃,还是开店,收拾卫生,每天早上都是固定的模式,这样平静而美好。上午把线上教练的自由泳视频课用思维导图总结了出来,还有一部分没有总结完,约的是12点的课,这个点还不太饿,买了葡萄和香蕉,在家吃了2个梨和一块巧克力就去上课啦,这个点真好泳池里都没有人,都走了,刚到的时候教练在和另一个教练对接学员的事情,我就自己热身,水感觉有点凉,之后就蛙泳2圈,身子感觉热开了,我问教练今天学什么,教练说今天不拿浮板游了,要脱板,之后还是带着脚蹼,我说不行,我就拿着板还是2圈腿,2圈侧头换气,2圈前交叉手,之后教练说今天必须得脱板了,我说要不你下来,要不我要带小背板,还是妥协了我的小背板,就开始练起来了,我就怕呛到水,昨天试了一下还可以,之后我就8米往教练站的岸上游,之后12米,教练说可以的,你就往前游,我试了一下还不错,可以游起来,之后感觉顺滑了不少,明天就可以摘小浮板游了,之后练打腿,再用浮板游呢?就不知道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用耳塞,感觉耳朵也没进水,但会鼻子进水,之后和教练说了,教练说要让鼻子一直吐气就好了,我确实能感觉到吸气的力量和呼气的顺畅度了,但脑子还得想着打腿,呼吸,直线,就难免会注意更细节的地方,还是先游起来,慢慢的把装备脱下去,脚蹼应该是最后一个脱了,但我自己下课也会练习打腿。教练是晚班,我练打腿的时候他在值岗,之后他说我核心没收紧,我都游了一半了。游到剩7/8就没劲了,我说咋整啊,教练说没事的之后脚蹼就拿下来了,还得继续练的。把所有的都卸下练,练了蛙泳2圈,剩几米我就试了一下自由泳也可以游起来的,教练特别逗,我之后脱板游他还给我点赞哈哈哈。我不懂的就会问教练,当场解决,他都能解答到,这点我还是很开心的,虽然他偶尔也看手机,也能看到我的问题。也马上指点出来,我还会问他这趟有什么问题吗。总之教练性格也不错,是个天蝎男,哈哈,今天感觉进步了不少,水感和身体综合的配合。还是喜欢聊一些技术上专业的问题。

这么快已经12节课了,正常就是该结课了,但我那些设备都没摘掉还是得学得练,教练也没催着我说结课的事,毕竟我还报了他24节课的长训班。来上课除了学动作,纠动作,就是自己练了,教练看着。动作的讲解到没有像网络那样那么细致。

做个总结吧!就是学习的步骤,这个每学一个新的动作我都会梳理一下流程的,可能细节记不起来了,都记在每个记录的章节里。

我是大课转的一对一,因为暑期大课人太多了,刚开始学打腿,没有信心,也找不到发力点,之后练的有点绝望,都练了4节课,来就打腿,就怕把游泳的热情磨没了,就转到孙教练的一对一了,他也是教我蛙泳的教练,当时学自由泳转教练还出了一个乌龙。我就想让他教,结果他大课排不开了,把我交给另一个教练,都上了4节课都在打腿。后来就转了。

因为有蛙泳基础,虽然没有那么怕水,但自由泳和蛙泳根本不是一个体系,都没有衔接,所以就是重新学。就从9月3号开始算吧!正好这个月12节课都学完了(理论)实际还得练和纠正动作。当时教练和我说正常自由泳课得15节,能达到自己游起来的状态。12节课确实是压缩了。要是按照15节课的进度,我差不多也能摘板,可以游起来了。那正好到月底满打满算15节课。

刚开始是带着脚蹼,背漂和浮漂,都是从打腿开始练,教练说直腿上抬,直腿下打,他到没强调屈腿下打

打腿练了2节课

打腿➕换气4节课

打腿+换气+划手4节课

打腿+换气+划手+摘漂2节课

这么看来12节课真的不多。

虽然按着这个课程目标学完了,但要学好自由泳还得多练,有人说自由泳要以年为单位练习。好吧,要有热情和坚持的决心吧!也买了游泳的书看,可以反复看,之后给自己订训练计划的目标。现在感觉动作越来越熟练,水感越来越好,趁热打铁,赶紧学,还在整理线上老师的视频,提高认知,要线上线下相结合。

从带脚蹼对初学自由泳的影响,看看AI的回答。

当然,带脚蹼打腿是自由泳初学训练中一个非常常用且有效的辅助手段,但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事半功倍,用得不好则会养成坏习惯。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它对初学者的影响。

一、 正面影响(优点)

1. 提升身体位置和流线型

  · 问题: 初学者核心力量不足,打腿效率低,导致下半身严重下沉,身体倾斜,阻力巨大。

  · 脚蹼的作用: 脚蹼提供了巨大的推进力,能轻松地将双腿和臀部托在水面,让初学者立刻体验到高水平游泳者那种“平直、漂浮在水面”的正确身体位置。这种“肌肉记忆”和感觉的建立至关重要。

2. 加快游进速度,增加训练乐趣

  · 问题: 初学者打腿缓慢,甚至原地不动,容易产生挫败感,且无法进行连贯的配合游练习。

  · 脚蹼的作用: 速度的提升能带来成就感和乐趣,让训练不再枯燥。同时,有了速度,初学者才能更顺利地进行呼吸练习(快速转头换气)和划手与转体的配合,而不必担心一换气就下沉。

3. 强化踝关节柔韧性和打腿感觉

  · 问题: 很多人“锄头脚”(踝关节僵硬),用小腿发力,打腿效果差。

  · 脚蹼的作用:

    · 被动拉伸: 水对脚蹼的阻力会反过来拉伸脚背,长期使用能有效改善踝关节的柔韧性。

    · 压力反馈: 脚蹼放大了水感,初学者能清晰地感觉到脚背“抓住水”并向后推水的“压感”,这有助于他们找到“鞭状打腿”的发力点应该从髋部开始,而不是膝盖。

4. 提高训练强度和心肺功能

  · 戴着脚蹼可以完成更长时间、更高强度的打腿训练,能更有效地锻炼到股四头肌、臀大肌和核心肌群,同时提升心肺耐力。

二、 负面影响(风险与弊端)

1. 产生依赖,掩盖核心问题

  · 风险: 这是最大的风险。初学者一旦习惯了脚蹼提供的“轻松”推进力,在摘下脚蹼后可能会感到极度不适和无力,发现自己“不会打腿了”。

  · 核心问题被掩盖: 错误的发力模式(如过度屈膝、用小腿打水)可能因为脚蹼的强大推力而被掩盖,你依然在用错误的方式打腿,只是脚蹼让你感觉不出来了。

2. 形成错误的发力模式和节奏

  · 风险: 脚蹼的打腿频率通常比正常打腿更慢,因为每一次打水的效果都被放大了。如果长期只进行慢节奏的脚蹼打腿,摘掉后为了获得同样的推进力,你会不自觉地加快打腿频率,但效率却很低,导致能量浪费,游不远。

3. 可能导致膝关节或小腿肌肉劳损

  · 风险: 如果使用了过长的脚蹼,或者发力方式错误(用膝盖猛砸),水对脚蹼的巨大阻力会传导到膝关节和小腿,增加受伤的风险。短脚蹼比长脚蹼更适合训练。

三、 给初学者的科学使用建议

为了扬长避短,请遵循以下原则:

1. 选择合适的脚蹼:

  · 首选短脚蹼: 训练用的短脚蹼长度通常在2-5英寸,它们提供的推力适中,不会过度改变打腿节奏,更能专注于技术练习。

  · 避免长/自由潜水脚蹼: 这类脚蹼推力过猛,极易导致依赖和错误发力。

2. 明确训练目的,控制使用比例:

  · 目的: 使用脚蹼时,你的核心目的应该是 “感受技术” ,而不是“游得更快”。时刻关注身体是否平直,发力是否从髋部开始。

  · 比例: 脚蹼训练应只占你总训练量的 20%-30% 。大部分时间仍应进行无脚蹼的打腿和配合游练习。

3. “有蹼”与“无蹼”交替进行:

  · 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

    · 先进行100米无蹼打腿,感受自身的困难和问题。

    · 再进行100-200米带脚蹼打腿,专注于体验正确的身体位置和髋部发力感觉。

    · 最后立刻进行100米无蹼打腿,尝试将刚才的感觉“复制”过来。

  · 这种交替能帮助你将从脚蹼上学到的感觉,有效地迁移到无辅助的游泳中。

4. 结合其他基础训练:

  · 脚蹼不能替代所有训练。务必结合:

    · 扶板打腿(无蹼): 这是检验和巩固打腿能力的根本。

    · 流线型蹬壁滑行: 感受最佳的身体位置。

    · 陆上柔韧练习: 主动进行压脚踝的练习。

总结

带脚蹼打腿对自由泳初学者而言,是一个极佳的“辅助轮”和“感觉放大器”,但绝不能成为“永久依赖”。

· 正确使用: 它能快速帮你建立正确的身体位置感、水感和发力模式,提升训练乐趣。

· 错误使用: 它会导致技术依赖,掩盖核心发力错误,阻碍你真正掌握高效的自由泳打腿技术。

核心建议: 将脚蹼视为一个教学工具,而不是一个省力工具。用它来寻找感觉,然后用大部分时间去巩固和强化无蹼时的正确技术。

AI的回答还是很客观的,在训练中还是要注意这个弊端。之后又买了个洲克的脚蹼,毕竟自己学还是自己买一双,以后也能用到,泳馆的感觉脚蹼前段有点长,这个洲克的到了的话就可以对比一下,之后的蝶泳,仰泳也能用到,确实脚蹼在树立信心和游泳乐趣这一块真的有很大的帮助,在一个就是找到发力点和训练身体后背,臀部的肌肉,脚踝的柔韧性,因为成人受到身体的限制不会像小孩子那么柔软,成人经过职场,生活的淬炼会对身体产生很多不良的损伤,所以前期训练来讲是利大于弊,但什么时候都要讲究一个度,脚蹼也不能一直都带着,之后还得靠自身驱动打腿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前进的动力。所以要学会思考,要找到这个度在哪里。估计买完脚蹼也穿不几次了,这次手完全脱板了我看教练之后就让我脱脚蹼了哈哈。之后再从新开始练,就是扣细节了。也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学的自由泳,但前期的脚蹼对我来讲帮助真的很大,克服了很多心里上的问题,虽然不是很怕水,但要是一直处在挫败感的状态里就感觉怎么都学不会,这比之后要改动作,重新去感受就更加的困难。

哇哦,这个总结一下子写了这么多字,AI的回答还是很权威的。可能游泳最后就是一个状态和感受,谁都会有兴奋和低落的时候,在还在这么喜欢的前提下就要趁热打铁吧。

真棒,手表️记录连续5天游泳了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