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之流过后,留存在我们记忆深处的不过是一些人生的细枝末节,而非那些轰轰烈烈的宏大叙事。这并非历史的那些洪荒叙事的重大与意义不重要,而是它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或人生之间的距离不够紧密,而那些在常人看来的琐碎细节,却恰恰因为与我们生活的密不可分的贴切,如烙印般刻在人生的脑海深处存储,任凭时光与岁月之狂风巨浪如何肆掠,也依旧在那里纹丝不动。
昨天,班上的一位女生,分别给班主任和我送来了两颗德芙牛奶巧克力糖,金黄色的小包抓鬼,极其小巧精致。这位女生在初一入校不久也给我送过一次糖,那是我第一次认识她,其貌不扬,个子不高,也不怎么引人注意,又是新接手任教的一个班级,所有学生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仅仅是这样一个送了一颗糖之类细小的生活琐事,让我在班上真正认识了她,这自然也是得益于她的这样对老师的节日的祝贺(第一次是送糖给我刚好是教师教,其实,那一天,我都不记得的,班上也没有什么人提起过)。而这位女生却能记起这个老师特殊的纪念日,并能用一颗糖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节日祝福,真的不愧是一个有心人。至今,依然记得那个时刻的一种油然而生的小感动。记得在那天下午的语文课上,我特意把这位女生带给我的意外惊喜与小感动分享给了全班同学。后来我想,教育是什么?它并不是我们在课堂上名正言顺或者堂而皇之的传授所谓的知识,而是生活中无声胜有声的这样蕴含在实际行动中的为人处事的细节。很多时候,教育不是可以为之,而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最好的课堂与教育主阵地。或者说,课堂不过是生活的一个特写的浓缩的生活角落罢了,而如今,我们的课堂却被所谓的教育过度化的圣神而失去了真正教育人的意义。
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教育生活当中,关系是第一位的。而良好的关系是最好的教育的纽带,而这个教育的良好关系恰恰蕴含在教育生活的细节中,忽略了教育的这一根本要义,也就基本上丧失了教育的含义。
由此,我想到了刚毕业的那一届学生中的几个学生,他们给我留下的深刻生活细节的记忆:
这几个学生都是女生。其中一个给我送的是两幅简笔画。第一副画的内容是,用铅笔画的疫情期间我上课的时候在讲台的样子以及在黑板上板书的样子。那是在刚上完一节语文课下课后,我正准备离开教室,她立刻从自己的课桌上走到我面前:“老师,等一会,我给你送衣服画。”还没有等我反映过来,她已经把画送到我眼前。我一看,很惊喜。笑着说:“画得不错啊,看来你刚才上课没听课吧,就在画我?”
“没有啦,老师,我是边认真听课边观察着你画你的啊,我可是认真听讲的好学生啊。”
“好吧,就看在你送给我这副这么好的画上,我不说什么了。”我笑了,她也笑了。
后来,在毕业之际,她有另外送给我一幅纯叶片还涂上了绿色的彩色简笔画,虽然简单,但是心意厚重。我一直保留在身边,放在我的办公桌上。每次看到这两幅简笔画,我就想到这个学生,还有那可爱的形象。
另外一个女生,她在我教的班级一直读到初二,后来初三转学到了附近别的学生去了。但几乎每个星期都会过来看老师和班上的同学。平时在班上上课时比较活跃的一个人,我们和她的聊天和交往也不少,每次过来都会特意给我带来一颗糖或者是其他东西,表达她的一点心意。我们聊天的时候,她都会谈到她现在的语文老师和我的教学的比较,说更喜欢我的教学方法。因为那个时候,我主要加强课外阅读的课堂化,每周的1—2节阅读课学生自主自由阅读,以此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同时,他她还谈到了和想念在我手下学习的时候,我给他们办的日常随笔写作训练发表平台《星空》期刊,这些都是我们在两年来的语文学习生活中的细节,都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紧密相连的。于是,在临近毕业时分,她给我写了一份用便条写的留言:“老师,很遗憾初三这年不是您教我,但在相处的两年期间,很喜欢您的教学方式,您的板书也是超板正的,八年级写的随笔,很开心您认真看完后点评……老师,等我以后看您时送个更好特别的礼物,祝您桃李满天下,万事顺意,平安喜乐。”这里面写的都是我们一起学习与生活的两年中的细节,那才是真正的学习生活,而不是所谓的知识。
前面这两位都不是我自己班上的,而是我教的另一个班的学生。最后这位女生,是自己班上真正最为优秀的有独立见解与爱好思考的一位学生。但是,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到了初三时,也由于她母亲的强烈要求转到本校的另外一个学部去了。在初一和初二这两年的学习生活中,我和她的交流都是比较多的,一个是她强烈的目标意识,另外是她学习的优秀,在整个年级的独霸鳌头鹤立鸡群,再次是她的独立思考与自我主见的个性。我也真正把她当成了朋友相互沟通了多次。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在日常随笔写作练习中,她的新颖独立见解,她的勤于善于思考的习惯,总让我感到耳目一新,自然也引起了我更多的关注,她是在整个班上为数不多的勤奋且爱学习有意志力的学生之一。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最后,她如愿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考上了深圳育才中学。在入学后不久,大约是教师节的时候,再次收到了她给我寄来的一封感谢信,信的内容摘引如下:“虽然我现在不在您的身边,可还是要要遥隔千里,向您道一声祝福与感谢。说实话,虽然我九年级转班了,离开了熟知的您与各位老师和同学……可以很幸运的说,因为您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我开始慢慢体会到了语文这一学科的魅力,想从前,不理解您每日随笔的布置,觉得费时不讨好,到现在,习惯性用文字去记录、去思考、去享受、去回忆,我觉得这一切都很值……每当闲暇,翻开那几本随笔……您创办的《星火》,怀揣着您对我们的期待……”信中所写,依旧是往事中那清晰而深刻的一幕幕,这些就是生活的印痕,是留存进了我们双方的血液和岁月时空的,是无论时光荏苒,也不会被清洗的。
这些生活的细节,是人在岁月的留痕,正如古老的生物生命的基因在地表深层的不同年代的古化石一般,永远流在记忆的深处。因为,生命即生活细节的积淀。